夏日炎炎
游泳消暑真是不错的选择
可是刚游完泳
眼睛却红了,还怕光流泪!
医生一看
哎呀这是感染了“红眼病”!
厦门疾控发布最新提醒!
“红眼病”近期高发
传染性极强!
“红眼病”是什么?
为啥会染上“红眼病”?
如何预防?
这份“预防总攻略”快收好~
↓↓↓
“红眼病”是什么?
大家常说的“红眼病”,其实就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hemorrhagicconjunctivitis),也可称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主要临床症状为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它是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70型(EV70)和柯萨奇病*A组24型变种(CA24v)引起。
“红眼病”属于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但该病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易出现流行或暴发。
为什么会感染“红眼病”?
?传染源: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其眼部分泌物及泪液均含有病*,发病后2周内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通过接触传染。
?家庭内:患眼—手—物品—手—健眼,大多为家庭、同学、同事之间的传播方式,如接触患者或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生活用品,与患者共用洗脸毛巾、脸盆等,或者接触患者摸过的东西,如门把手、生产工具、娱乐玩具等;
?公共场所:患眼—水—健眼,大多为污水、家庭之间的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此病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很快,易引起暴发和流行。
一旦感染,怎么办?
“红眼病”患者应及时就诊,遵循医嘱,尽量居家治疗休息。在患病后7~10天内,避免前往公共场所活动,尤其不要前往公共浴室、理发店等场所,严禁到公共游泳池游泳,以防传染给其他人。
在家中,患者与其他家庭成员保持相对独立活动空间,避免交叉感染。特别要注意,洗漱用品如洗脸盆、毛巾、浴盆等不要共用。对于病人接触过的物品或者居家公共区域,可擦拭消*、煮沸消*或开水浇烫。家庭成员如果接触了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应及时洗手。
如何预防“红眼病”?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主要由肠道病*引起。因此,预防关键是切断传播途径,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手眼卫生。
●勤洗手是关键!千万不要用脏手揉眼睛,触碰眼睛前一定要先洗手。
●保持充足睡眠,注意休息,避免用眼疲劳。
●不与他人共用毛巾、隐形眼镜、眼药水等个人用品。
●出入游泳池要戴泳镜泳帽,并注意每次游泳之后清水淋浴,并做好个人游泳用品的清洗。
特别提醒
如果眼睛出现不适,应及时就诊,积极治疗,不宜采用滴眼药水来预防“红眼病”。
特别提示
目前正值暑期,许多孩子参加各类夏令营、训练营、研学活动,大家共同居住,集体活动。如果一旦发生传染病,容易造成流行。因此,活动举办期间,应加强健康监测管理,主办方和家长都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