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血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周恩来晚年嘱咐华国锋把监狱清一清,危在旦 [复制链接]

1#
太原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779967.html

年5月12日,周恩来的保健医生张佐良来到总理的卫生间,从里面取走了已经安放整齐的两个用于尿检的透明玻璃瓶。这是从张佐良来到西花厅之后每周都会进行的工作——对总理的大小便进行检查。

此时的周恩来,已经是74岁的高龄了,但却每天都处在高强度的工作之下,像个齿轮一样不停地连轴转。在张佐良的心中,总理虽时常显得疲惫,却好在身体健康。即便如此,每周例行的身体检查也不可少。

01身体亮起红灯

和往常一样,张佐良在办公室中等待着总理的化验报告单。然而这一次,显然和往常不一样。在接到化验单之后,张佐良就各项指标进行对照,起初他看到一切正常,便没太大在意,然而当他看到其中一项指标的数值之后,心情开始沉重起来。

总理的尿液检测中,出现了4个红血球!

医院的平时诊断中,出现了这样的化验报告单,张佐良是不会如此紧张的。因为出现这种情况可能就是一些炎症,或者结石等情况。但是对于总理来说,即使是再小的问题也要警惕,不能够大意。

为了保险起见,张佐良第一时间通知了当时负责中南海领导人保健工作的负责人吴阶平。在得知这一情况之后,吴阶平也开始重视起来,必须再次进行进一步的化验,来保证准确无误。此时如果不加谨慎,不仅会耽误总理的工作,还可能会引起外界的躁动。

于是,吴阶平要求张佐良再给周总理取样,医院去化验,观察各项指标之后再下定论。

02检查受阻

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任务,对于张佐良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该用怎样的理由,去找总理取样呢?作为周恩来的保健医生,张佐良对总理的脾气十分了解,如果没有一个充分的理由,总理是不会答应的。

但是要告诉总理可能是癌的情况吗?张佐良也拿不准主意了。这时,张佐良想到了“邓大姐”。他口中的邓大姐,就是周恩来的妻子邓颖超。一直以来,如果遇到什么总理身体方面的原因,医生们总是要先告诉邓颖超,然后一起商定解决的方案。

张佐良与邓颖超说了这件事之后,邓颖超就立即了解了周恩来的行程安排,因为身为国家总理,周恩来无时无刻为这个国家贡献着自己。

当时的张佐良,准备了5个理由来应对周总理的询问,他认为这样一定能够说服总理再次进行检查。但是向总理说明这些理由也是要花费时间的,因此张佐良决定在5月14日的上午在总理的办公厅门口等着。因为这天周恩来即将要会见外宾,是难得的机会。

当张佐良到办公厅的时候,发现周恩来已经这里工作了许久了。于是张佐良借着给总理送药的机会,进入到了办公室。总理接过心脏病药后,很快吞下,然后继续埋头工作。此时张佐良的内心十分的忐忑,他不是害怕总理批评而是害怕总理拒绝接受检查。

看到张佐良还没有要离开的意思,周恩来感到疑惑,便问到:“还有什么事?”听到总理的提问,张佐良这才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您的检查报告中,发现了4个红血球。”张佐良目不转睛地看着总理。“那会是什么原因?”周恩来不紧不慢地问到,于是张佐良就如实的回答了在之前早就准备好了的理由。然而不等他说完,周恩来就打断了他,说到:“你是不是怀疑我长瘤了?”

虽然张佐良内心不愿看到总理出现这种情况,但还是点了点头,这件事非同小可!这时张佐良反而轻松了许多,总理能够说出这样的话,提出要求总理检查的事就好说多了。

然而没想到的是,反而是总理率先对着张佐良说到:“你说了半天,究竟想要做什么?”“要小便,再做一次化验。”张佐良毫不避讳的说到。

当听到张佐良的要求之后,周恩来甚至笑出了声:“就这个?查吧,马上。”很快,张佐良再次得到了总理的尿样,医院,等待化验的结果。最好的各项指标都正常,这是张佐良现在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03确诊癌症

然而,真实的情况总是事与愿违。第二天,张医院的化验单,与三天前的结果不相同的是,红血球的指标显示的是8个。再往下看时,张佐良彻底地绝望了,“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

最担心的癌细胞还是出现了,张佐良再次将专家们会诊的结果告诉了吴阶平。为了保证诊察结果的准确性,吴阶平找来了当时国内最为著名的两名泌尿外科医生于惠元和吴德诚进行诊断。

这次会诊,几名专家在经过长时间的讨论之后,还是确诊为“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吴阶平却依旧没有放弃,而是命人带着样本,到全国各地请这方面的专家进行“盲诊”。得出的结果就只有一个——膀胱癌。

04延迟治疗

国家总理身患癌症,这并不是一件小事,特别是在当时如此特殊的国内环境之下。因此,张佐良和吴阶平并没有声张,而是即刻向上级作了汇报,请示该如何进行治疗。

然而自己的身体周恩来如何能不知道呢?但是在他心中,显然还有比自己的病情更加重要的事。国内混乱的环境刚刚有所平息,大局还需要他主持,同时各个国家的领导人需要他接待,还有即将到来的田中角荣访华,支持邓小平的“复出”工作……所有的这些,都需要他来完成。

这也是为何,周恩来在得知需要再次检查之后,再也没有询问检查结果的原因。因为无论是什么样的结果,他都要奋斗在第一线上。

而此时的张佐良也陷入了矛盾中,他即希望总理不要向自己询问检查的结果,以免自己不知如何答复。同时也希望总理能够知道自己的病情,从而早日的接受治疗。

但是提交上去的报告迟迟不见批示,而总理也越发的忙碌,眼看着身体日渐消瘦,西花厅的保健医生们只得利用一切办法对总理的疾病进行调理,例如叫总理平常多喝水,注意休息。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国务繁忙的总理,依旧是一天20个小时以上的工作连轴转。

就这样,从确诊为癌症开始,周恩来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工作,没有再过问自己的状况,而西花厅的保健医生们也是心急如焚。

05接受手术

慢慢地时间来到了第二年的元月,距离周恩来被确诊为癌症已经过去了半年。年1月5号,张佐良在西花厅值班。此时的总理已经是20个小时没有休息了,因此张佐良也不敢有所松懈,一直注意着总理的状况。

过了一会,张佐良终于看到总理走出了办公厅,回去房间休息,他也松了一口气,自己也打算休息一会。

然而还没等到他睡熟,就被一名警卫摇醒了,警卫端着尿壶对着张佐良说到:“尿……都是血。”

张佐良瞬间明白了,总理已经出现了血尿。这一次,他必须要向总理说明情况了。于是张佐良跑到总理的房间,刚要说话,总理却看着他,摆了摆手。

这时,张佐良才明白,一向细心敏锐的总理,早就察觉了自己身体的异常。只是他没有时间了,也没有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身上,在他看来,他的身躯早就交给了国家和人民。看着躺在床上疲惫的总理,张佐良的眼眶逐渐地湿润了,默默地退出了房间。

让总理再休息一会吧!

3月10日,在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治局会议时,周恩来才在会议上对自己的病情作出了简短的汇报,并表示要请假两周,进行治疗。在安排了近期的事务之后,周恩来就来到了玉泉山接受检查。

事实上,早在两天之前,用于检查的准备工作就已经做好。因此在周恩来到了玉泉山之后,各类专家就已经集结,为即将开始的手术做好了准备。

当晚,周恩来就上了手术台,负责主刀的医生吴阶平按照术前既定的手术方案,首先对总理体内的病灶进行了检查。当发现总理的病灶只有不到一厘米大小的时候,手术室所有的医生都松了一口气。

因为这意味着癌症还处于早期阶段,有着很大的几率能够治愈。最终,手术进行的很成功,总理体内的病灶也被去除,人们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下来。接下来的时间里,周恩来在玉泉山进行了20多天的静养,身体的状况也明显好转。

06旧病复发

手术虽然很成功,但是周恩来的身体却需要调养静休,同时还要进行化疗。然而这对于总理来说,显然是不现实的。在手术完成的二十多天之后,周恩来就顶着尚未完全康复的身体,参加了中央对于外宾的招待会。

之后的时间里,周恩来又回到了手术前的状态,没日没夜地不停工作,许多事情都亲力亲为,同时全力支持邓小平回到了中央,重新领导国家建设。但是周恩来虚弱的身体已经再也经受不住这样强度的工作了。

年10月,在一次会议期间,周恩来中途出门解手,回来之后面容变得复杂起来。时刻陪同在总理身边的医生发现了异样,于是进到卫生间查看情况。看到鲜血,医生立即意识到,总理的病情复发了。

07病魔缠身,反复手术

随着病情的复发,总理每次都会大量出血,严重时甚至需要进行输血来维持。这样长期的痛苦和消耗,即使是一个年轻人也不一定经受得住,更何况是这样一位已经七十多岁的老人呢?

癌症带来的痛苦时常使总理彻夜难眠,即使是这样,周恩来也没有停止过工作。

身体上的痛苦尚难以忍受,精神上煎熬却从未停止。面对*内反动分子的针锋相对,周恩来也只能苦苦支撑。

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周恩来就进行了两次大的手术。而也是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周恩来的工作日达到了天,工作在18小时以上的天数有38天,连续工作24小时以上的天数有5次,期间还不包括输血、缺氧抢救、手术……

如今的我们无法想象,是怎样的信念,支撑着总理强忍着身体与精神上的双重折磨,驮着整个国家前行的。

08生命的最后一站

年6月1日凌晨,刚刚结束会议的周恩来直接来到了当时的解放*医院。也正是在这里,周恩来度过了人生中最后的时光。

当天,周恩来就进行了一次大的手术,经过长时间的不懈努力,医生切除了周恩来体内的肿瘤,手术取得了成功。

醒来之后,周恩来对工作人员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要把我的病情随时如实的告诉我,因为还有许多工作,要作个交代。”而一向关心周恩来的叶剑英则对厨房的厨师说:“拜托大家了,让专家们吃好,也是照顾好总理,拜托。”

病情有所好转之后,周恩来再次将他在西花厅的医院里。虽然此时国务院的工作已经交给了邓小平主持,其他的事情也有叶剑英、李先念、华国锋等同志帮忙,但是周恩来却依然坚持与一线工作保持联系,掌握国内外动态。

于是,医院的病房,变成了另外一个西花厅,但是总理,却还是那个已经不堪病痛的老人。在之后的时间里,医院会见各国领导人。有时会见的时间甚至超过半个小时。等到会议结束后,医护人员都会严肃的指出:“请总理卧床休息,您超过了规定的时间。”

而总理每次都笑着回答到:“好好,我听你们的指挥,下不为例,下不为例。”

虽然已经是重病在身,但是周恩来却依然努力用自己的全力,将已经偏转方向的中国列车,搬回正常的轨道,同时将影响降到最低。

年1月13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这也是周恩来最后一次在会议上作*府工作报告。这次会议,已经77岁的周恩来重病缠身,显得疲惫不堪。

在会议上,周恩来重新提出了关于建设“四个现代化”的方针,这也是这个方针在年提出的10年之后再次被提出来。

也正是通过这次会议,以周恩来和邓小平为核心的国务院领导班子正式确立,这也让真正为*和国家前途命运着想的人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年12月20日,已经危在旦夕随时都可能出现生命危险的总理还在向邓小平了解刚刚在营口发生的地震灾情问题,在处理完这些之后,才又睡去。

到了第二天早上的时候,周恩来突然发起了高烧,情况十分的危机。也就在这个时候,周恩来突然提出要见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任罗青长。于是警卫秘书即刻给对台工作办公室打了电话。

然而当天值班人员是张春桥,一样负责对台工作。听说周恩来要见罗青长,竟直接予以拒绝。无奈之下,秘书找到了邓小平,得知这一情况之后,邓小平立即回答到:“这个时候了,总理要见谁,就让见谁!”

于是,有了邓小平的指示和秘书的安排,罗青长来到了总理的病房。周恩来向罗青长询问了关于台湾的境况,还对他语重心长的说到:“不要忘记台湾的老朋友。”而说完之后,就陷入了昏睡当中。

之所以找罗青长谈话,主要是因为早在之前,周恩来就与毛泽东谈论过关于清理一些战犯的问题,当时还成立了专门的小组,而华国锋和罗青长就是这个小组的负责人。除了一些战犯外,周恩来对于那些曾经被“打倒”的老干部十分的关心,曾不止一次提到要将这些案件调查清楚。

后来,他还亲自嘱咐当时的公安部部长华国锋,一定要转告各个省、市自治区:把监狱清一清,看关的是些什么人?怎样处理?

由此可见,即使是到了生命的最后,周恩来也在努力地挽回曾经动乱所产生的影响,希望那些曾经为国家和人民做过贡献的干部,能够得到公正的待遇。对于曾经敌对的国民*战犯,周恩来也持宽容的态度。国家的统一强大,民族的团结繁荣,是这位总理穷尽一生所追求的事业。

如今,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了,总理却看不到了。

年1月8日上午9时58分,周恩来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与世长辞。全国人民为之恸哭,按照总理生前提出的要求:一、不保留骨灰,二、后事处理不要特殊,不要超过任何人,三、不要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

然而,在总理走后,全国各地的人们自发举行了各种悼念活动,来纪念这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好总理。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仅以此文,纪念周恩来总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