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我国,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是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流行性出血热是如何传播的?汉坦病毒主要是由于接触宿主动物及其排泄物经皮肤、消化道或呼吸道传播,可以螨为媒传播,也可以母婴垂直传播。接触传播老鼠咬伤皮肤或老鼠的尿、粪、唾液污染了破伤的皮肤或黏膜。饮食传播老鼠尿、粪、唾液等分泌物污染食物,被人食用。吸入感染吸入携带有汉坦病毒老鼠的尿、粪、唾液等污染的尘埃。螨虫传播寄生在携带病毒的老鼠身上或洞中的螨虫叮咬健康人,可使人患病。母婴传播怀胎期间感染汉坦病毒的母亲传染给胎儿。流行性出血热有哪些表现?流行性出血热起病急,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症状,高热达38℃以上;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痛);面红、颈红、前胸红(三红),呈酒醉貌;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眼结膜、上腭粘膜和腋下皮肤等部位出现点状或片状出血点,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典型病程分为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患流行性出血热如何治疗?由于流行性出血热病程复杂,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器官损伤,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甚至可出现多器官衰竭危及生命,所以患病后应及时就医。一旦出现三痛(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红(面红、颈红、胸部潮红,呈酒醉貌)等流行性出血热典型症状,医院就诊,尽早规范治疗。怎样预防流行性出血热?防鼠、灭鼠是消灭本病的关键。要注意住宿、生活、学习、工作及餐厅等场所的防鼠、灭鼠工作,及时打扫环境卫生,减少老鼠的藏身之地。阻断传播途径,防止病从口入。要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贮藏等工作,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紫外线、乙醇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具有杀灭作用。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到草地上嬉闹玩耍,避免接触老鼠的粪便及尿液;时常曝晒被褥,防止滋生螨虫;饭前、便后勤洗手;垃圾日产日清,剩饭剩菜及时清理;保管好各类食物,最大限度降低鼠类滋生条件;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时,戴口罩、帽子和手套等,做好自我防护。接种出血热疫苗是最有效、简单、可靠的办法。该疫苗是灭活疫苗,规范接种程序是接种第一针后14天接种第二针,前两针是基础免疫,半年至一年左右可以强化接种第三针。7-8年可再次加强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