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广州公布首届十大“羊城护理之星”名单,10位在责任担当、学科发展、服务人民等方面表现出色的护理代表荣获这一荣誉称号。这是广州首次评选“羊城护理之星”。作为广州护理学科的优秀代表,本次获奖者在参与突发事件紧急救援,开展对外专业技术援助、护理志愿服务和对口帮扶等工作,主持科技项目,着力解决临床一线护理问题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助力广州地区护理学科高质量发展。一起来看看她们的优秀事迹!王华军(医院)多年来,她扎根基层,先后支援喀什、云浮、河源等地,6年间累计外派支援时长达3年4个月。援疆期间,她充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经验和优势,深入临床科室调研,多方面访谈沟通协调,顺利推进喀地一院名护理人员的定岗定编工作。同时她还走进农村、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专题授课与志愿帮扶。年3月,她授派医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帮扶工作,任帮扶组组长,被评为帮扶“先进工作者”。年9月,她又被医院任职护理部主任,带领多名护士队伍在疫情防控、质量安全、科研教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各项突破。徐朝艳(医院)从事护理工作27年来,从普通的临床护士成长为专家型护理管理者,全面推动护理学科发展。长期在临床一线参与危急重症的救治护理工作,熟练掌握各项专科护理技能,带领护理团队解决了大量各类疑难危重护理问题。依托国际交流平台,致力于培养创新型、高学历、高层次护理人才,主持制定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及评价,开设护理临床问题转化咨询门诊,统筹规划组织护士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带领团队与世界一流高校及医疗机构进行深入合作与交流。李慧娟(医院)热爱护理专业,具有15年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经验,期间深挖临床痛点,针对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和自身免疫性脑炎等神经免疫疾病,带领团队构建“院前评估—院内综合康复—院后随访”为一体的全病程管理新模式。突破学科难题,首创间歇性置管至食管注食术等多项护理新技术,研发了自助便携式注食器等多个护理用具并获专利;率先提出吞咽障碍早期筛查与分级干预模式。覃惠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从一名普通临床护士,成长为全国知名的肿瘤护理界的“领军人才”、医院的护理部主任,在国内创办了首家造口治疗师学校,率先开展超声引导PICC置管、综合消肿治疗、个案管理模式等,为肿瘤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和生命全周期的照护支持。年带领团队自主开发“互联网+”服务平台,为居家患者提供专科护理照护,服务规模逐年递增。作为首批援甘专家,她主办、参与系列巡进活动,将先进的护理理念带到陇原大地。林雪梅(广州中医院)从事护理工作21年,致力护理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凸显临床中医护理优势和特色,获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积极拓展老年护理服务领域,打造“互联网+中医护理”品牌,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多途径引导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协助大学顺利通过教育部护理学专业认证,获大学课程思政大赛一等奖、讲课竞赛二等奖等。主持课题9项,发表论文40余篇,副主编专著2部,发明专利2项。获评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省“十佳优秀护理科技工作者”等。刘宇(医院)具有19年危重症中医护理经验及十余年中医科管理经验。在组建经典科后,她充分发挥自己重症专科优势,带领护理团队提高危重症护理能力。立足于经典病房成长示范的宗旨,前后开展了十余年不间断的中医学习。年入选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她积极尝试疗法创新,探索临床应用,同时提高研究总结能力,主持院校级课题3项,参与厅局院校课题7项,拥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论文近20篇,参编专业书籍4册。主导或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