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血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生儿护理的传统误区,你中招了吗 [复制链接]

1#
刘军连讲白癜风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5767002676065662&wfr=spider&for=pc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民间流传的一些护理新生宝宝的传统习惯其实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误区一绑腿

传统做法里新生宝宝要用包布包严、捆紧,特别是两条腿,这样,孩子的腿就能长直。也就是我们常听说的“蜡烛包”。

但其实这期间宝宝还不会久站久走,以坐和爬为主,下肢没有真正负重。只有在有负重情况下,腿部才开始真正“塑型”。大多数新生宝宝刚出生时,呈现所谓的“O”形腿是正常的生理弯曲,随着宝宝年龄增长,腿会变得越来越直。绑腿不仅影响到宝宝身体血液循环,也使其失去自由活动的能力,不利于孩子活动,影响宝宝动作发育。

误区二挑“马牙、板牙”

民间所谓的“马牙”或“板牙”在医学上叫做“上皮珠”,是由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并不是真正的牙齿,分布在牙龈或上腭两旁,像粟米或米粒大小的球状白色颗粒,数目不一,一般数周后可以自然消退,不必处理。婴儿口腔黏膜非常娇嫩,黏膜下血管丰富,加上婴儿本身的抵抗力很弱,一旦损伤了口腔黏膜,极易引起细菌感染,严重的话甚至会引起败血症,危及宝宝生命。

误区三误擦胎脂

刚生下来的新生儿皮肤上有一层白色油腻的东西,医学上称为“胎脂”。胎脂在白白胖胖的孩子身上,看起来总觉得不舒服,可否把它擦去?除胎脂较厚、皮肤皱褶多的大腿根、腋下及脖子等处,可略加擦拭外(以防胎脂分解成脂肪酸影响部分皮肤而发作溃烂),其它部位的胎位的胎脂不宜擦去,胎儿身上一层薄薄的胎脂是为了保护胎儿皮肤不受羊水的浸泡,出生后仍能起到保护皮肤的效果。出生后环境的温度较低,身体的热量要向四周发出,使体温下降。这一层胎脂有削减身体热量的散发,维持体温稳定的效果。

误区四摇晃安抚新生儿

部分家长在孩子哭闹时,会用摇晃宝宝的方式进行安抚,但其实摇晃对于婴儿伤害非常大。1岁以内的婴儿头部构造更显脆弱,根据统计,因外力或摇晃而发生颅内出血,在2岁以下占所有个案的85%~90%,其中又以两三个月大的宝宝和早产儿最为常见,特别是少于1千克的极低体重早产儿,往往一个大声啼哭或打喷嚏,所产生的压力就可能引发脑出血。婴儿脑部结构颅底及内面较平滑,颅骨与脑实质之间距较宽松,脑组织不易固定,所以,容易受到突兀的动作而晃动。因大脑各层脑膜尚未完全成熟,少了弹力结构的固定,也没有较完整之肌肉与结缔组织的避震系统,看似轻微的摇晃动作,对脑部组织仍脆弱的婴儿来说,都有如一股巨大的力量,易使颅骨内的脑部组织被扭曲和压迫,进而造成颅内静脉受损伤而出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