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血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早到宝宝重生记 [复制链接]

1#
刘军连治疗hpv https://m.39.net/disease/a_9370444.html

本文转自:淄博日报

□本报记者魏敬敬

通讯员宋天印

小小的身体只有巴掌大,胳膊仅成人手指一般粗;全身皮肤呈透明胶冻状,薄如蝉翼;血管纤细,呼吸微弱,生命岌岌可危……这就是小石头刚刚降生时的样子。

提前近15周“破茧而出”的他,幸运地遇到了一群专业而温暖的守护天使,完成了从“早产儿”到“健康宝宝”的成功转变。

年4月,胎龄25+4周、体重仅克的小石头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早早降生了。当时,小石头的妈妈已经37岁,有过4次胚胎停止发育、自然流产的病史,这次怀孕期间不仅出现了高血压、糖尿病,还因为“先兆流产”住院保胎数月,好不容易坚持到25周,这个孩子是小家庭唯一的希望。

医院新生儿科后,科室主任牛世平高度重视,立即带领团队为他进行了详细诊断。由于小石头出生时自主呼吸很微弱,医护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对他完成了气管插管,并在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以稳定呼吸,精细微调呼吸机参数力求保护小宝宝娇嫩的肺部,同时脐动静脉置管,维持内环境稳定等多项治疗。

救治基础条件完备后,周密的守护计划随即展开。

对早产宝宝来说,必须要经历呼吸关、喂养关、感染关等一系列“关口”,每一次轻微的打击都有可能是致命的。

为减少早产并发症的发生,科室护理骨干组成“一对一”特护团队,对小石头进行24小时专人护理:他们在暖箱盖上厚厚的遮光布,并自制“水枕”、“水床式鸟巢”,为小石头营造在妈妈子宫里的安全舒适感。同时,护理过程中尽可能少触碰、少打扰,以最大限度预防接触性感染。这时候的小石头,大多数器官没有发育成熟,特别是胃肠道,因此刚开始只能靠静脉营养,两周后才改成胃管插管喂养,但脆弱的胃肠道对喂养量反应非常敏感。NICU主任耿红丽与护士长何晋荣率领医护团队,精确计算生命成长需要的每日营养量,从每次重力滴注0.5ml开始,一点一滴地把能量输入小石头体内。并给他进行了一个月的专属吸吮功能训练,以帮助他早日实现自主进食。

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协力照护下,小石头一步步闯过了呼吸关、营养关、感染关,逐渐撤下有创呼吸机、停用无创呼吸机、实现经口喂养、拔除各种置管……70个日夜的闯关升级,小石头成功转危为安,体重达到2.2公斤并健康出院。

小石头的“重生”,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并非偶然。作为山东省内规模最大的新生儿专科之一,这里担负着鲁中地区危重新生儿的会诊、转运、监护、抢救工作,每年大约救治多名危重新生儿,几乎每天都上演着惊心动魄的生命故事。

舟舟刚出生时体重仅有克,呼吸浅表、心率低下、面色青紫、四肢瘫软。这个软趴趴没有活力的小家伙,经牛世平与医护团队紧张有序的抢救与无微不至的照护,最终成功存活下来。31周降生的囡囡,虽然体重将近1,3公斤,却在出生后出现了颅内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等一系列问题,在暖箱中也多次发生呼吸骤停,医护人员24小时看护,用足够的警惕性、过硬的技术,呵护囡囡一天天好转,最终脱离死亡危险……

“近五年来,我们收治的体重小于克的超低早产儿有58例,成功救治率达到81%,克以下的极低早产儿例,占到全市的76%以上,成功救治率达98%,早产儿救治处于全省先进水平。”牛世平表示。

据了解,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目前设有新院区NICU、杏园院区NICU、新生儿VIP病房、新生儿门诊、高危儿随访门诊,形成了从产时急救到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综合管理、新生儿高端救治、早产儿康复、出院后宣教及门诊随访为一体的新生儿诊疗保健体系。近年来与英国、德国、瑞士、以色列等国的多家国际顶尖新生儿医学中心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国际接轨。容量目标机械通气、脐动静脉置管、腹膜透析等多项技术达国内、省内先进水平。

一次次生命奇迹的背后,凝聚了新生儿科团队的心血和战斗精神,也坚定着他们敬佑生命、步步精医的白衣信念。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