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血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90后小伙子吴悠的环城送药义举海外网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权威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50403/y4vd7i7.html
来源:海外网吴悠骑电动自行车给求助者送药。资料图片“咚咚咚”,门没开,旁边窗户伸出一只手。吴悠把面包、蛋糕、盒饭、口罩逐个递到手里。直到离开,门始终没开。透过窗户看到的天花板,吴悠判断,这应该是卫生间。这天是大年初一,是90后武汉小伙子吴悠送药的第一天。从这天开始,他一辆电动自行车、一部手机,每天穿行在武汉三镇的大街小巷,为求助者送去急需的药品和物资。那位求助者是一位父亲,独自带着3岁的孩子生活,因疑似感染新冠肺炎,他把自己隔离在卫生间和厨房,在厨房做好饭,再从门缝里递给孩子。在向吴悠求助时,家里的药和食物已几乎耗尽……从1月25日开始,直到武汉“解封”,吴悠累计骑行上千公里,帮助多位陌生人撑过了最艰难的时光。“既然都在路上了,先送了再说!”狭窄的小巷,招牌林立,蛛网一样的电线四处延伸……吴悠的家就在充满烟火气的汉口江汉路上。吴悠的身份是武汉某中学的实习教师,平日喜欢拍视频、玩说唱。疫情来袭,离汉通道关闭,平静的生活节奏骤然乱了。防疫物资紧缺,口罩被抢购一空。作为养猫人,吴悠为防过敏囤的只医用外科口罩成了紧俏货。“一个人就算有一万个口罩也只能救一个人,囤这么多口罩没用,给有需要的人分一分吧。”爷爷是一名老兵,一句话点醒了吴悠。吴悠行动力很强,说干就干。大年初一,吴悠来到小区门口分发自己的口罩,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不少空巢老人患有慢性病,因为疫情面临缺医少药的窘境。恰在那时,他认识的一位学生家长向他求助,让他帮忙送一些口罩和药品。吴悠索性就在微博和朋友圈发了条信息:“汉口这边我知道一个地方还有口罩、药,我可以骑行去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人在外地,家里有老人的,我可以帮送,不收费。”吴悠最初的想法是顺道搭把手,微博多个粉丝也大都是朋友亲戚。没想到,一顿饭工夫竟一下子涌出多条求助信息,而且都是陌生人。话既然说出去了,就要努力做到。吴悠叫上了自己的00后学生黄新元,俩人一起买药,再分头送。求助信息很多,他们挑选了情况比较急、距离又不太远的八九户,从下午2点多出门,等送完药回到家,已是晚上10点多。吴悠记得第一个受助者是一位滞留在武汉的兰州人,在酒店隔离,已经出现呼吸困难症状,急需药品和防护用具。吴悠给他送去了20个口罩、一包连花清瘟颗粒还有食物、袜子等生活用品。送药路上,俩人才真正感到了害怕。毕竟是给病人送药,受助者很可能就是新冠肺炎患者,风险很大。“既然都在路上了,先送了再说!”俩人互相打气,“我们没有多高尚,只是那些求助没法拒绝。”吴悠说。求助者越来越多。吴悠作了个决定,药继续送,直到疫情好转。他和黄新元大致分了一下工,一个往东,一个往西。买药的钱吴悠先垫上,免费送,老幼优先。1月27日,送药第三天,吴悠接到了一个紧急求助。晚上10点多,外面下着雨,吴悠刚躺下准备休息,就接到了一个电话,称自己在武汉的姑父姑妈在家隔离,姑父已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家里没有药了,亲人又不在身边,万分焦急。吴悠披上雨衣就出门了,临走还带了箱桔子——对方需要的维生素C暂时没有,这个或许有用。那是一个10公里外的新小区,地图上没有定位,只能根据大概位置和描述去找,好不容易到了小区,又找不到具体的楼栋。情急之下,吴悠开始在雨中一栋接一栋楼地喊,喊到第六栋时,终于有了回应。老人拿到了药,激动得作揖道谢,声音带着哭腔。3天后,吴悠得到消息,老人已通过社区住院治疗,情况在好转。那位求助的网友千恩万谢,说病人在最危急的时候吃上了药,为治疗赢得了时间。“从那一刻开始,我意识到自己可能正在救人。”吴悠说。“今天继续送,下雨都送。我们在光明里逆行。”一开始,药物很紧缺,需要的人又多。吴悠就把药一颗一颗剪开,或者把一盒拆成4板,以满足更多人的需要。到2月中旬,更多同行者开始加入,围绕吴悠逐渐形成了一个团队——有人负责线上信息核实,有人送药,配送区域也覆盖到武汉全市。吴悠还建了一个人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