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血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当我在危难的时候 [复制链接]

1#

苏学菊/文

我是第一批来到药场的知青。当年离开亲人,和大家一起走向新生活的时候,心里没有任何恐惧,对世界充满好奇,对生活充满希望,对未来充满向往。我曾经暗下决心,一定好好干,争取早日走出大山,实现人生梦想。我在药场只有短短的14个月时间,在那艰难困苦的日子里,有几件难以忘怀的事儿,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记忆犹新……

一、取经学艺

我是副业组的一员,爱君是我的顶头上司。记得年4月下旬,场里派我俩去嘉荫县学习木耳段种植技术,这在当时算是高新技术了。我俩查阅并询问了乘车路线后出发,从黑河坐长途汽车到北安,然后再坐火车到了乌伊岭,没想到乌伊岭没有开往嘉荫县的客车,只好又返回汤旺河。到汤旺河已经是后半夜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折腾,我体力不支,感冒发烧了。那里没有药店,坚持到了嘉荫县,爱君给我买了退烧药,并安排我在驻地休息。之后我们找到了学习的地方,教我们种植技术的是一名上海女知青,人长得挺漂亮,待人也挺热情,我们和她同吃同住,有了她俩的照顾,我感冒很快就好了。经过4天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我们很快就掌握了木耳段的种植技术,圆满的完成了学习任务。返程的时候,我们乘坐那年的第一班客船,“东方红一17号”,逆流而上返回黑河。这次赴嘉荫,除了取经学艺外,我还有两大收获:一是圆了一个梦,我第一次坐了火车,这是我从小到大最期待的事情;二是收获了一份姐妹情,柔弱的爱君,有刚強的性格,有博大的爱心。在这次学习的过程中,特别是我患病的时候,她给了我无微不致的关心和照顾,让我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和呵护,这份姐妹情和知青战友情,让我终身难忘!

二、逃过一劫

年8月一天,我和张世英、谢金英三人去甩蜂蜜。由于正值夏季,加之在塑料棚里干活,又闷又热,我中署了,头疼,发热,呕吐,她俩让我先回来了。回到宿舍以后,有些症状愈加严重,卫生员付萍不在场里,正当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情急之下,单敏果断的拿起注射器,给我打了青霉素和安痛定,很快病情就得到了控制。第二天,我搭乘来场送给养的顺风车回黑河了,到家以后,姐姐问:“当时打青霉素做试敏了吗?”我告诉她没有。姐姐十分惊讶,“不做试敏,也敢打青霉素,这是很危险的!”现在想起来都后怕,当时没有办法,山上就这个条件,庆幸自己青霉素不过敏,才逃过一劫。感谢单敏,当时她就像家长一样,时刻关心每一个知青,不管谁有困难,她都及时伸出援手,给予热情帮助!

三、发现鼠疫

那一年,药场出现疫情,钱国明患上出血热。当时大家十分恐慌,这种病是非常严重的,危害程度较大,弄不好会出人命,必须及时治疗,也必须严格防控。场领导极为重视,一方面迅速与山下联系,医院派救护车上山,及时把钱国明接回黒河治疗。一方面认真查找原因,及时安排部署了防范工作,对食堂和仓库等重要地方进行灭鼠消毒,有效地控制了疫情,没有大面积诱发和扩散。后来才知道,出血热源于鼠疫,这种老鼠的重要标志是背上有一条黒线,大家俗称黑线鼠。从那个时候起,再见到这种老鼠,总是心存恐惧。值得庆幸的是钱国明经过及时治疗,已经转危为安。山上疫情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再也没有发生出血热病例。这一个冬天,大家特别注重防范和自我保护。

药场有许多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感人之事;那个时候男同胞干完自己的活,主动帮助女同胞铲地,割地,磨刀,伐锯,劈柴,挑水;女同胞也帮助男同胞洗洗涮涮,缝缝补补。当然,在这个温暖友爱的大家庭里,自然而然地孕育了爱情,有数对知青组成了幸福美满的家庭。45年前的往事,常常浮现在眼前,仿佛就在昨天,这是我一生最难忘的经历。我期待50年、60年、70年的场庆再相聚!

年6月16日·黑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