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患者出血,多是存在于血常规异常或是凝血机制障碍,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一般是全身性的,很难进行预防。
如果您有出血的症状,一定要注意休息和饮食,当血小板小于50时(正常值在-左右)应减少活动,增加卧床休息的时间,当血小板小于20时,身体可能随时出现各种出血,在必要时请遵医嘱适量的输入血小板,生活中尽量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保持排便通畅,排便不可太过于用力。
血液病患者在生活中该如何预防出血呢?
预防口腔牙龈出血:
口腔出血是血液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所以在刷牙时一定要选用软毛牙刷,最好不要食用煎炸、带刺、坚硬的食物,避免口腔粘膜的损伤,当血小板非常低时,则禁止刷牙和剔牙。
预防鼻出血:
血液病患者一般会出现流鼻血的情况,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增加室内湿度,出门多带口罩,防止鼻粘膜干燥而引发的出血;不要用力触碰鼻子,避免鼻子因外部撞击而流出鼻血,出血少量时,可以用棉球填满或局部冷敷进行止血,若出血止不住时,及时就医处理。
预防皮肤粘膜出血:
皮肤粘膜出血,大部分患者皮肤会出现大量的出血点、瘀斑,这种出血量虽然不是特别的大,但持续时间较长,对患者的影响大。所以平时要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洗澡时水温不要太高和用力擦洗,尽量选择柔软的衣裤,以免损伤皮肤。
预防关节腔出血:
血液淤积到患者的关节腔后,会使关节活动受限,让其功能暂时丧失,例如:膝关节出血后患者常常不能正常站立行走。所以血液病患者尽量减少活动量,避免过度负重或运动后对患者的关节产生创伤。
血液病患者出血比较常见,一般是全身性的,若放任出血症状不断加重,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提醒患有血液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及时预防各部位出血。
专家答疑
----.11.27----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