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血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生宝宝哭太多肠子会ldquo掉出来 [复制链接]

1#

文/75分妈妈

本期中奖名单

恭喜中奖的这位同学!

快来领取你的桌游基金吧~

领取方式

请后台给我们留言:支付宝账号+姓名

一百元桌游基金,马上就发放喽!

我敢说,90%以上的宝妈

在生娃前后都有两幅面孔,

变脸速度之快有时候甚至

连自己都觉得猝不及防,

不信,你看——

关于刷朋友圈:

当妈前:为什么总是要晒娃的照片,

而且9张图的表情明明都差不多;

当妈后:天哪,好难取舍,

每一张都这么可爱,算了,全发了吧;

关于娃儿生病:

当妈前:孩子稍微有点咳嗽就不来公司?

找其他人照顾,克服困难也要来啊;

当妈后:哪怕只是在电话里

听到孩子打了一个喷嚏,

都恨不得化身闪电侠立马以

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奔向娃儿

……

除了必须得接受自己的种种“双标”之外,

还得承受来自想象和现实之间的快速转变,

时时刻刻做好被“打脸”的准备——

曾经我觉得养娃儿的画面是这样的,

但现在我却发现,养娃儿其实

是这样的,

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

但比起他的调皮捣蛋,

我更怕的是他生病,

现在回想起他小时候的那件事,

还有一点心有余悸;

我记得在他刚出生没多久的时候,

肚脐上不知道怎么回事,

莫名其妙的“鼓”出来一个包,

而且一哭起来就更严重了,

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但当时也是心大,医院,

过了一段时间它自己就恢复正常了,

这事也就算是过去了;

直到最近身边一个朋友

的娃儿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陪她去给孩子检查的时候

听医生说完之后才有更多的了解,

而且医生说很多孩子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所以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

为什么很多小婴儿

都出现过肚脐“鼓”的情况?

这会对他的身体产生什么伤害吗?

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该怎么做?

……

其实这种情况叫做:

脐疝

这是婴儿中很常见的问题,

在早产儿和体重比较轻的

孩子中出现的比例更高,

据不完全统计,

出生时体重低于3斤的婴儿发生率高达75%。

小婴儿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

百度百科上是这么说的:

「脐带脱落后,脐部瘢痕区由于

胎儿阶段脐带从腹壁穿过,

是腹壁一先天性薄弱处;

在婴儿期,两侧腹肌未完全在中线合拢,

留有缺损,在医学上称为脐环。

当哭闹过多、咳嗽、腹泻等促使腹内压力增高时,

便会导致腹腔内容物,特别是小肠,

连同腹膜、腹壁皮肤一起由脐部逐渐向外顶出,

形成脐疝」

这医学术语实在是太深奥了,

不读个十遍八遍的根本看不明白,

其实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宝宝刚出生的时候,

有的孩子发育的就比较慢,

腹腔两侧的肌肉还没长好;

一使劲儿的时候,没有肌肉“阻隔”内脏,

肠子就会被挤到肚脐那个位置,

但是除了肌肉之外,还有腹膜和脂肪,

所以不会出现肠子“破肚而出”的情况;

但由于腹膜和脂肪比较“软”,

起不到“阻隔”的作用,

所以我们看到的脐疝宝宝

的肚脐就是“鼓”出来的状态,

但他们不会有疼痛感和任何不适,

正常情况下不会对健康产生威胁。

当然了,

对于那些先天发育比较好的婴儿,

他们的腹腔壁足够结实,

能够承受住由于哭闹、咳嗽,打喷嚏,

放屁或者便便用力等因素带来的腹腔压力,

自然就不会出现肚子“凸”出来的情况;

注意

哭闹、咳嗽等只是诱因,

并不是脐疝问题的根本,

根本原因还是小婴儿的身体没有发育完全,

所以阻止小宝宝哭闹,并不能彻底解决根本,

只能说是可以起到一个缓解的作用。

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些“偏方”,

但我们建议你尽量不要轻易尝试!

①针对这个问题,

有人说用硬币压住凸出的肚脐,

还有人说直接用胶带或者衣服缠在肚脐的位置,

就能够通过压力改善这种状况;

这真的可行吗?

这光听上去就感觉很不靠谱!

这种方法不仅对脐疝没有实质疗效,

反而容易出现接触性皮炎,

特别是现在天气也慢慢热起来了,

更容易因为闷热而引起一些皮肤问题;

再说了,大人用一个胶带或者衣服

直接紧紧的勒住肚脐的位置,

也很难受,更别说孩子了;

②除了这种偏方之外,

还有一种东西叫做脐疝带,

其实它的作用与其说是治疗宝宝脐疝,

不如说是缓解大人对

宝宝脐疝过于紧张的焦虑,

带子如果调节得不合适,

还有可能影响他的呼吸,

反而会得不偿失。

那怎么才能让肚脐上“鼓”起来的包下去呢?

既然上面也说了,

这是由于孩子发育的比较慢才导致的,

也就证明不需要我们过多的干预,

一般情况下一岁左右时就会自动恢复。

话说回来,

虽然脐疝大部分可以自愈,

但是低风险并不等于没有风险,

如果出现这两种情况时,

医院检查一下的——

看脐疝的直径

如果脐疝的直径小于2cm,

自愈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但到了4岁还没痊愈,

医院检查一下有可能需要手术;

如果脐疝直径大于2cm,

这时候自愈的可能性就比较小,

等孩子到2岁左右的时候,就得去检查了;

一般来说,宝宝年龄越大

脐疝自愈的可能性越小。

脐疝的直径怎么测量呢?

把宝宝放在床上,让他保持平躺的姿势,

肚脐“鼓”出的部分就会由于重力作用回落,

这时我们可以用手指轻轻按压宝宝脐部,

找到上面最柔软的部位,

然后拿尺子量其直径即为脐疝的直径。

观察宝宝的状态

上面的文章也说了,

脐疝只是看上去很吓人,

但正常情况下孩子不会感觉到疼痛,

所以,如果出现了这些情况:

凸起的部位变色;

凸起部位比平常硬;

凸起的部位不像平常那样能够轻松推回去;

只要一碰“鼓”起来的部位,宝宝就很痛;

就说明可能出现了脐疝嵌顿的问题,

脐疝嵌顿很危险!!!

医院。

“嵌顿”就是肠子卡在

肚脐的那个位置了,

自己回不去了,

时间长了,

就会导致此处肠管供血不足,

严重的会出现肠管坏死,

甚至会危及宝宝的生命。

另外想提醒各位宝妈的是,

有些偏方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

但其实根本没有科学依据,

弄不好还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伤害,

甚至危及到宝宝的健康甚至是生命;

所以,当孩子生病时,

别想其他的,去医院就对了!

今日互动话题

你家娃儿或者身边朋友的

娃儿有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你可能还想了解:(点击即可查看)科学养娃*昏闹生活辐射咳嗽雾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