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中华围产医学杂志”→选择
目的 调查河北省因高胆红素血症接受换血治疗新生儿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换血技术相关问题。
方法 由河北省18医院组成多中心新生儿换血研究协作组,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年1月1日至年12月31医院收治的因高胆红素血症接受换血治疗的例新生儿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日龄分为早期新生儿(7d组,n=)和晚期新生儿(≥7d组,n=),应用Pearsonχ2检验或秩和检验分析2组患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换血技术相关问题及并发症。
结果 纳入例,患儿胎龄(38.5±1.7)周,其中例(87.1%)为足月儿,胎龄34~36周+6者59例(11.1%),胎龄34周10例(1.9%);男例(53.8%);入院日龄4.5d(2.0~7.0)d。例纳入患儿共接受次换血,早期新生儿(入院日龄7d)组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以免疫性溶血为主[64.6%(/)与31.5%(46/)],而晚期新生儿(入院日龄≥7d)组以不明原因[48.6%(71/)与12.9%(50/)]及非溶血性疾病[41.1%(60/)与29.2%(/)]为主(χ2值分别为47.,77.,6.,P值均0.05)。纳入病例换血前血清总胆红素中位值为.0μmol/L(.5~.0μmol/L),换血后下降为.1μmol/L(.3~.7μmol/L)(Z=1.,P0.05),胆红素换出率中位值为47.5%。除1例患儿应用全血换血外,其余例中,例(56.0%)换血采用2~3∶1的球浆比例。例(75.2%)患儿换血前常规应用了白蛋白,例(59.7%)患儿换血过程中给予了葡萄糖酸钙输注。换血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血常规和生化检查异常,其中血小板减少症最为常见(43.7%,/),换血前中位血小板计数为[(~)]×L,换血后为[(82~)]×/L(Z=.5,P0.05);其他依次为高血糖、低钾血症、低钙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6.9%(37/),以呼吸暂停为主,未观察到换血相关的死亡发生。共有例(45.2%)诊断急性胆红素脑病。
结论 达到换血标准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早期与晚期新生儿的常见危险因素存在差异。换血可有效降低血中胆红素水平,但存在一定风险,应及时识别高危因素避免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发生,临床换血流程亟待规范。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交换输血,全血;回顾性研究;多中心研究基金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课题()往期推荐
1、达换血水平的足月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治疗及预后: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2、振幅整合脑电图在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脑损伤中的监测意义3、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重在生后早期的规范管理
优秀病例征集中,仅剩3天时间!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