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血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什么吃药后痛风发作反而更频繁了 [复制链接]

1#

药该不该吃?

生病吃药是生活的常识

身体难受时很少有人会拒绝用药

但是

“是药三分*”的说法自古以来深入人心

有时吃上几天

症状一好就着急把药停掉

无法接受长期用药

吃不吃药得看身体需求

很多得了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人也是这种心态,总觉得反正不发作时也没有什么感觉,吃药多了怕对身体有伤害,大部分时候不吃药也没啥感觉。

实关于药物的*性其实是相对的,身体有需要时,*药也可以是解药,例如用砒霜治疗白血病;身体无需要时,解药也可以变*药,例如补钾过头时,可以出现高钾血症甚至诱发心律失常。

调整好心态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未发作期基本上没有明显症状,对很多人来说,所谓的痛风就是指发作的那几天,其他时间都算不上痛风,吃药动力严重不足。

有的时候好不容易在医生的劝说下开始每天服用降尿酸的药物,但有部分病友反而觉得吃药后痛风的发作增加了,于是产生了强烈的质疑:“为什么吃药了痛风还会发作?”

估计有不少人内心都在埋怨,我都冒着那么大的风险每天按时吃药,怎么还会有发作的情况呢!不应该是药到病除吗?

都是“溶晶痛”惹的祸

甚至有少部分病友,复诊时情绪激动,不吃药时发作还没有那么多,吃了后反而“加重”了,肯定是治疗方案有问题,必须得给个说法。

针对这种情况,有一个专有名词叫“溶晶痛”。这个还真是吃药吃出来的。溶晶痛主要出现在降尿酸的过程中,是大部分痛风患者,尤其是病程较长的患者容易出现。

其发作的原因在于随着治疗后血尿酸水平的下降,沉积于身体组织如筋骨关节的尿酸盐结晶逐渐溶解而诱发急性炎症反应。

理性看待溶晶痛

事实上,出现溶晶痛对痛风患者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治疗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血液中的尿酸降得差不多了,开始清理身体库存的尿酸了。

正常情况下,尿酸主要通过肾脏代谢排除体外(这也是为什么医生要强调多喝水,尿多排得也多),服用降尿酸药物可以降低血液中的尿酸浓度,当血液中的尿酸浓度低到一定程度后,身体组织里的尿酸就会溶解重新回到血液,这样以来,肾脏除了能把血液中过多的尿酸排出身体以外,还能够清除身体里“库存”的尿酸。

只有把沉积于筋骨关节等部位库存的尿酸结晶都溶解并排泄掉,保持血尿酸维持正常水平,才能实现痛风的治愈,可以完全停药。

???

守得云开见日出

相对来说,这个阶段对痛风患者本人来说是比较难受的,溶晶痛发作的频率和次数存在个体差异,不同人表现可能不同。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熬过了溶晶痛的反复发作,将身体里库存的尿酸清除得差不多了,痛风也就治得差不多了。

小结

其实,痛风是一种相对比较容易治疗的风湿类疾病,其根源在于饮食管理不善,造成身体长期处于尿酸生成大于尿酸排泄的状态,导致尿酸在身体常年累积,日久发病。

治疗上也主要是通过饮食和药物的干预,让每天尿酸排泄大于尿酸生成。

治疗期间可能出现溶晶痛,碰到之后也不用紧张,按照痛风急性发作那样处理就可以。如此,经过一定时间的用药和饮食调整,最后可以长期保持尿酸正常水平,不受痛风的困扰。

来源:岭南风湿

聚群英,促交流

“风湿界读者之家”

欢迎您的加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