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的治疗有一个难点:容易复发,常常使得已经取得的治疗成果瞬间蒸发,功亏一篑。
作为影响肾病进程的关键指标之一,尿蛋白的波动对肾功能的稳定非常不利。
如何降低尿蛋白复发风险?
、抑制肾脏炎症,别忘增强免疫力
肾脏内免疫炎症反应的发生,导致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脏细胞上,不断攻击损伤肾小球基底膜,以至于大分子蛋白通过破损的基底膜漏出到血液中,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形成蛋白尿。
炎症反应加剧,肾小球基底膜受损越严重,尿蛋白漏出量也越大。因此及时控制肾脏内的炎症反应非常关键,抑制肾小球的损伤,尿蛋白会逐渐减少。进而加强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但要避免炎症反应反复发生,还有根本的一点提升免疫力。
提升免疫力,可以有效对抗免疫炎症!
提升免疫力,一方面是定期检查免疫球蛋白等相关指标。必要时可以免疫球蛋白。还有预防感染尤其是感冒、扁桃体炎等常见呼吸道感染,部分肾友可以提前注射疫苗预防。另一方面,注意日常生活中对免疫力的保护。比如饮食营养搭配,多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坚持适当运动,增强抵抗力,纠正熬夜、吸烟、喝酒等一些损害免疫力的行为。
较强的免疫力是对抗任何疾病的基础,肾病更要重视这一点。
单纯的加药不一定有效,免疫力就是一味天天强大的“良药”。
2、降低蛋白尿,别忘调节水钠平衡
肾病综合征常常是伴有大量蛋白尿和严重水肿两大症状,比较典型。严重水肿一方面是肾脏肾小球基底膜受损后,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但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尚好,引起体内水钠潴留。另一方面大量蛋白的丢失导致血浆蛋白减少,引起低蛋白血症,也会引起肾脏组织间隙内水分增多,出现指凹性水肿。
水肿会进一步加重肾脏的代谢负担,破坏肾脏组织结构。因此降蛋白同时也要缓解水肿。
减轻水肿,可以采取利尿剂,但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限制用量。同时需配合低盐饮食。
但尽快控制水肿,还需及时修补受损的肾小球是关键,对降低尿蛋白和缓解水肿起到根本作用。
3、尿蛋白还需重视肾脏内血氧情况
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小球是重点。肾脏内百万个肾单位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血液及氧气的流通。对于已经完全硬化的肾小球等肾细胞无可逆转,但对于受损较轻肾细胞可以及时修复,同时保护好完好无损的肾脏细胞,也是延缓肾功能衰竭,避免尿蛋白复发加重的关键。
监测肾小球的血氧情况,可以通过监测肾小球滤过率来监督。保证血液流通稳定,需注意血压、血脂的稳定,减轻肾脏动脉高压,改善肾小球的通透性。同时疏通堵塞的毛细血管,对稳定病情、控制对尿蛋白稳定更有利。
4、尿蛋白持续g以上,考虑调整药物
用药后基本上所有类型肾病尿蛋白持续维持在0.5g以下是较为理想的状态,可以减轻对剩余肾小球的损伤,同时延缓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如果能够达标的肾友没必要频繁换药了。
但如果持续反复超过g,且不容易降下来,监测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不断损伤,就要考虑换药,而不是单纯原有基础上加多种药或增加药量,必须注意这一点。
尿蛋白用药很多人是单纯的降指标,没有从根本上保护肾功能,是不易转阴的根本原因,这点必须要注意。
END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