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血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在使用抗凝药的过程中,怎么预防出血事件的 [复制链接]

1#

众所周知,血栓就是在血管中的不正常凝结的血凝块。要想治疗血栓性疾病,抗凝药的使用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手段了。那么,在临床上使用抗凝药的过程中,怎么预防出血事件的发生?哪些表现就说明是出血事件了?

出血的管理是凡是用抗凝药的大夫,患者都应该了解的。首先,用药前,应该做好全面的评估。作为患者,如实反映自己的情况。作为医者,了解市面上各类抗凝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划分出血等级。比如,一位66岁女性患者,有心脏搭桥史,平素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药物抑制血小板聚集,今日门诊主诉双下肢疼痛,肿胀就诊,化验D二聚体值增高,血管彩超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这位患者的既往史,合并用药,年龄,性别,本次的血管状态等评估,就属于高危出血倾向。因此,用药就应该更加小心了。其次,密切的检测与及时的发现。出血有大有小,皮肤下点状的紫斑,牙龈出血,鼻衄等,很多人不注意,以为仅仅是上火,其实已经是出血了。另外,还有的是大出血,颅脑、肌间、胸腔等血肿,更别说是人们常常听说过的脑出血、消化道出血了。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该及时就诊。有时症状并不明显,容易被人们忽视,所以还应注意血常规、凝血系列、ATPP的检测。最后,就是给予有出血倾向或者以及已经出现了出血症状的患者,准确地判断和果断的处理了。准确地判断患者的出血部位,出血量;是否出现了休克等,果断予以停药,使用逆转药,抢救等手段。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