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血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生儿颅脑超声检查 [复制链接]

1#
探头选择:高频突阵小型探头,扇形扫描,频率范围在5-7.5MHz之间。检查部位:经前囟检查首选冠状面,可见颅内从额叶到枕叶各层面影像。矢状面,可见脑正中直至双侧颞叶各层面影像。经后囟检查显示近于水平位的脑结构,弥补了前囟扫描是不易探及的颅底部声像的不足。较小,且闭合早,实际可探查的范围有限,故不常用。经侧囟检查从另一角度对颅内作近似水平断面的探查,显示大脑脚、丘脑、颅底血管等结构。关闭早,探查范围有限,限制临床应用。常作为脑血管动力学检查的声窗。室管膜下出血

又称为室管膜下生发基质出血。生发基质是一种富含未成熟幼稚毛细血管的、由原始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组成的神经组织,因为生发基质对缺氧最敏感,所以该处最易出现出血。生发基质主要位于侧脑室体部、尾状核头部。

超声表现:一侧或双侧室管膜下区域出现强回声光团,随着出血的吸收,强回声光团回声减低,逐渐液化形成小囊性病变。囊壁相对较厚,回声增强。部分患儿无回声区可完全吸收。

在冠状面表现为在侧脑室前角和体部下方见团片状回声增强区;矢状面侧在丘脑尾状核沟,即室管膜下区呈现椭圆形、三角形或梭形高回声区,出血可单或双侧,有时范围较大的室管膜下出血区可压迫侧脑室前角和体部,使脑室显影不清。

脑室内出血:

脑室内出血:部分可由于室管膜下出血穿破脑室壁进入脑室内或由脉络丛出血直接引起。因此,脑室内出血可伴有或不伴有室管膜下出血。

超声表现:一侧或双侧侧脑室内可见强回声光团,强回声光团可位于脉络丛内或表现为脉络丛增宽,范围扩大,向上可延伸到侧脑室前角内,回声增强,边缘不规整,主要见于脉络丛出血;位于脉络丛旁的脑室内,强回声光团高于脉络丛回声,形态不规则与脉络丛分界较清;两者均可强回声光团回声逐渐减低、液化、吸收。随着病情的进展,强回声光团回声逐渐减低、液化、吸收。

原呈无回声的侧脑室内呈现回声增强。有时在正常面积的侧脑室内不易探查到少量积血,但在侧脑室三角部及后角部位如观察到脉络丛增宽、形态不规则、回声增强或见到孤立的小块回声增强阴影,则诊断Ⅱ级脑室内出血的有用线索。

脑实质出血临床上相对较少见,是新生儿颅内出血最严重的一种,其中以早产儿多见。出血的主要原因可因脑室内出血破入邻近脑实质所致,也可因缺氧、产伤及出血性疾病而引起。最多见的部位额叶、顶叶和枕叶。

临床表现:主要与出血的部位有关,根据出血的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脑实质出血常常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

超声表现:脑实质内出现局灶性团块状强回声或混合回声区,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晰,常为单个病灶,部分病例有多个病灶,病灶范围较大的可引起脑中线偏移。

Ⅳ级脑实质出血:除脑室内出血外,还伴有脑实质出血。常见涉及严重脑室内出血同侧的额叶和顶叶,有时延及丘脑,可伴有中线移位。罕见巨大出血延及颅脑边缘或枕叶部位。Ⅳ级脑室内出血所表现的单侧性或左右明显不对称性白质病变,可与表现为双侧对称性的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病变清晰区别。

新生儿颅内出血

出血的不同阶段,超声影像有各自特征,据此可以判断出血部位,还可判断出血的时间。超声发现出血后应动态观察。急性期:呈中强回声,回声强而均匀,边界不清,边缘淡薄。稳定期:2-3天后,出血稳定局部回声增强,均匀,边界清晰,表明无继续新鲜出血。吸收期:7-10天后,出血部位原有的强回声消失。回声不均匀,边界清楚,中心可为无回声,最终出血可完全吸收或成囊腔或机化成团。部分不能被完全吸收,最终液化,以小囊腔形式存在,常存在于侧脑室前角附近。大片的脑实质出血:其结局是局部组织液化坏死,超声显示明显的无回声囊腔。适宜检查时间脑室内出血大多在生后3日内发生,约有50%发生在第1日,至生后第6日,90%以上的脑室内出血发生。适宜检查时间应在生后3-7天有脑室内出血者应酌情3-7天复查,观察出血进展、吸收及有无脑室进行性扩张推荐阅读:胆囊炎并息肉小儿髋关节疾病的超声诊断脉络丛囊肿详解有趣的锁骨下动脉窃血胎儿肾脏囊性畸形产前超声与病理对照课程推荐——本平台为公益性学习交流平台,欢迎广大粉丝投稿小编更多精彩内容扫描下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