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观察记录:
患儿男,3岁,因“发热1天”于8.:57以“脓*血症”收入院。患儿1天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5℃,热峰1次/天,无明显咳嗽,无气喘及呼吸困难,无寒战、抽搐及意识障碍,无腹胀、腹泻。在家自行给予“布洛芬”体温可降至正常。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入院时体温37.8°,脉搏次/分,呼吸22次/分,指脉氧99%,血压/50mmHg,遵医嘱给予患儿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抗感染、炎琥宁抗病*、电解质补液对症治疗,已完善入院宣教,嘱家属给予患儿多饮水,减少衣物等物理降温,12:30患儿T:37.2℃,嘱患儿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17;56患儿体温38.2℃,遵医嘱给0.03吲哚美辛栓肛塞,19;00体温37℃。
10日凝血六项结果项目名称结果单位参考范围1凝血酶原时间14.9↑S10--国际标准化比值1.24↑0.8--1.23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42.7↑S22--凝血酶时间19.20S14--纤维蛋白原1.81↓g/L2--46D-二聚体测定0.22g/L0--1.5
8.11.9:50遵医嘱给予患儿维生素Kmgiv,10:55责任护士给予患儿静脉入壶,并交代注意事项,大约10:58患儿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自述胸闷,立即通知主管大夫,遵医嘱给予遵医嘱给肾上腺素0.17mgim,给予患儿面罩吸氧,流量2L/min,吸入通畅,心电监护,示心率次/分,呼吸28次/分,血氧饱和度96%,血压97/62mmHg。11:05患儿发绀减轻,精神好转。12;00患儿在医护陪同下行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未见异常。15:00患儿面色红润,精神好,心电监护示心率次/分,呼吸20次/分,血氧饱和度%,患儿未再述不适,持续面罩吸氧流量2L/min,吸入通畅。
病案总结分析儿科维生素K1多用于止咳治疗,用药途径为:肌肉注射、缓慢静脉滴注;少部分用于低凝血酶原时间治疗,用药途径,作用机理掌握不全面。查阅维生素K1的说明书如下:1、药理作用:本品为维生素类药。维生素K是肝脏合成因子Ⅱ、Ⅶ、Ⅸ、Ⅹ所必须的物质。维生素K缺乏可引起这些凝血因子合成障碍或异常,临床可见出血倾向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2、用药途径:用于低凝血酶原时间时为肌内或深部皮下注射3、不良反应:偶见过敏反应。静注过快,超过5mg/分,可引起面部潮红、出汗、支气管痉挛、心动过速、低血压等,曾有快速静脉注射致死的报道。肌注可引起局部红肿和疼痛。新生儿应用本品后可能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疸和溶血性贫血。经验分享护士用药后患儿出现过敏反应的原因总结如下1、责任护士对药品说明书掌握不全面,并未及时学习,请教。2、医师下达医嘱后,护士未认真审核医嘱;3、责任护士擅自改变用药途径,静推改为入壶。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应熟知本科室常用药物的药物原理和给药途径、不良反应;对不熟知的药物用药前应向医生或高年资护士请教,仔细阅读说明书,对有疑问的医嘱应向医生提出,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出现此问题后护士要持续观察临床症状的变化及最终的转归结果,累积临床经验,提高自己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章来源:医护笔记
母乳指导讲师班小儿推拿师
小儿推拿师资班养老护理
产后康复师
高级护理管理师健康管理师
口腔专业护士护士资格
初级护师
主管护师邓斯坦婴语讲师
邓斯坦婴语倾听者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课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