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前,脐带是联系妈妈和宝宝的生命纽带。宝宝通过脐带内的血管获取营养。
一旦宝宝出生后,宝宝就独立了,不用再靠脐带获取营养了。此时,医护人员就会剪断脐带,脐带刚被剪断时,残端通常有些发白、潮湿,随后可能变成棕色、灰色甚至是黑色。
大部分脐带残端通常在生后2周内自然脱落,局部的清洁、干燥能加速脐带残端的脱落,而潮湿、闷热的环境可能导致感染。为避免感染,给宝宝进行脐带消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护理工作。如果不注意一些细节,护理不当,很容易给宝宝的健康带来伤害。
那么,正确的护理方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跟家长们一起了解下:
1.保持干燥
脐部的干燥能让脐带残端萎缩、脱落得更快。洗澡、换尿布时应特别注意:
不要让纸尿裤的上缘遮住脐带残端,家长给宝宝穿纸尿裤时,要将纸尿裤前面向下折到肚脐以下,避免摩擦脐部或沾到尿液,引发感染。
在宝宝肚脐真正痊愈之前,家长给宝宝洗澡时,尽量不要弄湿肚脐,更不要将肚脐浸在水中,以免引发感染。
不要使用爽身粉等来保持脐带残端干燥,因为脐带伤口未愈合时,爽身粉等刺激可引起脐部慢性炎症而形成肉芽肿。
2.清水清洁
健康新生儿只需注意保持脐带清洁、干燥即可。
如果脐部有渗出或污浊时,可用清水每天清洁一次。进行脐部护理前,一定要先洗净双手,避免宝宝脐带残端被污染。清洁护理后用清洁的棉签将脐部的水吸干。如无特殊情况,无需碘伏或酒精消毒。
3.清理工作不要停
婴儿脐带的残端通常会在2周内脱落,如果未如期脱落,仍需每天清理一次宝宝的脐部,直至脐带残端萎缩脱落。
预防感染最重要的两点就是:清洁和干燥
感染是脐部最常见的问题,感染最常见的症状是红肿、渗液、触摸哭闹。
为减少感染的风险,一方面要规范脐部结扎,另一方面要加强脐部的护理。
在脐残端被结扎后,由于失去血流会逐渐干枯,然后脱落。在脱落之前,保持脐部清洁和干燥很重要,清洁可以减少细菌的粘染,干燥一方面可以减少细菌的繁殖,另一方面可以加速残端的脱落。
除了感染,脐部偶尔也有出血的情况,残端脱落前出血多半是因为衣物或尿布磨蹭刺激脐残端所致,有时是因为残端结扎得不够紧,也有少部分是因为孩子凝血功能异常或局部感染引起。有些孩子在残端脱落时候会有点出血,少量出血一般以纱布压迫可以止住,如果出血不止就也要尽快找医生处理。
关于肚脐,民间还有些误区,要注意避开。
有些老人听见孩子肚子咕咕响,认为是肚脐进了风,认为要用针扎孩子才能好,而事实上这是正常的肠鸣音,是肠子里气体和液体流动的声音。
有些家长觉得肚脐是一个重要的部位,不能清洗、否则会生病,事实上肚脐是完整而安全的,也是现在做微创手术最常用的手术部位,可以安全的清洗,长时间不清洗反而让污垢残留、可能会诱发脐炎等问题。
再次强调:新生儿的脐带残端类似蘑菇状,它的根部和脐窝之间有一小块空隙。这个空隙中会积存一些分泌物,如果家长仅仅清理了脐带残端表面,没有彻底清理消毒脐带根部和脐窝,那么躲在脐窝里的脏东西和细菌很容易进入宝宝的肚脐内部,引起感染。
所以,家长在护理宝宝的脐带时,一定要提起脐带残端,彻底消毒脐带根部和脐窝。
此外,如果发现宝宝的脐带根部发红,或是有一些液体渗出,闻起来有异味,家长担心自己处理不好,医院,让医生进行处理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