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12/25 16:36:00
《致橡树》中说:“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01医学伉俪,抗疫情深,看象山“双医夫妻档”的最美坚守!张增增和周丹艳于年一起入职浙江宁波医院,两人相识相恋,现如今有一个三岁多的可爱儿子。张增增是名感染科医生,周丹艳是检验科医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离不开微生物学检验,他们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年又一起考取了浙江大学的在职研究生,张增增攻读感染内科学,周丹艳攻读临床检验诊断学,两人结成相互扶持,相互依托的学术夫妻档。骑行在校园内道路旁郁郁葱葱的梧桐树下,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学生生涯,是两人难得的幸福时光。去年12月,张增增结束了在上海医院感染科为期半年的进修,刚回到自己科室就碰上了新冠肺炎肆虐荆楚大地,刚刚进修回来的他因具备良好的感染病学诊治能力和防控知识,被主任派任为第一个上发热门诊夜班,随后更是第一批入驻呼吸道隔离病房,高强度连轴转的工作让张增增累到鼻出血,但他从不抱怨一句话。在医院抗疫一线的另一端,妻子周丹艳也把儿子托付给父母,主动请缨值守发热门诊检验岗位。她每天穿着防护服隔离衣,戴着口罩面具全副武装,忍受着眼镜起雾的困扰,小心翼翼地给发热病人抽血,采鼻咽拭子作流感及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一天下来脸上都是汗水和一道道深深的压痕。上夜班的时候,她为了节省防护用品,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一熬就是十个小时。如果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那么并肩作战就是最浪漫的厮守。抗疫期间,虽在同一幢感染楼里工作,小两口却没能见上一面,自大年三十回家吃了一餐团圆饭后,张增增便再也没有回过家,医院宿舍自我隔离一住便是半个月,直到元宵节,妻子因担心家人有被医院宿舍,小两口终于可以团聚了。但是,当周丹艳满怀欣喜地踏进宿舍,就听到老公坚毅又凝重的话语:“老婆,我可以去武汉吗?”一瞬间,她眼泪决堤,泪如雨下,心中五味杂陈,儿子已经半个月没看到爸爸了,几经波折好不容易小两口可以团聚了,才刚见到面却又是离别,自己的老公接到紧急通知第二天就要前往武汉支援,面临那么多未知,她害怕担心更不舍,这个小小的家庭真的太不容易了。张增增笑着安慰妻子:“我是感染科医生,这是我的职责,是义不容辞的!就像当兵的,都打仗了,还能不上战场吗?现在国家需要我,这是我的荣幸!”怀中老婆流着泪默默点头。他如释重负,立马拿起手机,拨通了另一个“妈,我要去武汉了,你们照顾好自己!”2月9日,张增增和同行的余名宁波援鄂医疗队队员们乘坐包机前往武汉,他们承接了华中医院光谷院区的两个重症病区。那里全都是危重症病人,病情凶险,病毒传染性极强,张增增和其他同事一样,用厚重的防护服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忍受着闷热缺氧,艰难又笨拙地穿梭在一张张病床旁细心地诊治病人。看到痊愈出院者的笑脸,看到他们虔诚的鞠躬,竖起大拇指,那一刻,张增增觉得再苦再累都值了……老公去武汉后,出于对援鄂医疗队家属的照顾,检验科主任想把周丹艳从发热门诊调离,可是她却要求继续坚守在抗疫第一线:“我已经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冲锋在前、迎难而上是一名党员应该做的事情,这是对我的考验,我不能当逃兵,我要继续留在发热门诊工作,和增增共进退!”尽管紧张、焦虑和担心,但她毫无怨言,这对医学伉俪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希波克拉底誓言,舍弃小家的团圆,守护万家的安康,夫妻二人风雨同舟、共克时艰,诠释最美的坚守令人动容。在领导的一再劝说下,又考虑到年幼儿子对她的依赖,她才重新回到门诊检验科和结核实验室工作。相隔千里,怕老公工作忙碌劳累,周丹艳平日里不敢过多叨扰他,儿子想爸爸的时候就会跟他电话视频。爸爸和儿子感情很好,纵使工作繁忙,他都尽量不缺席宝贝儿子的成长过程。在上海进修的半年里,每个周末都会坐五个小时的地铁大巴回家陪儿子。尽管疫情的阴霾还未消散,但樱花已悄然绽放,默默守护着这座城市。援鄂已逾一月,张增增说他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带老婆孩子去武汉大学看看那漫天飞舞的樱花,飘在肩头暗香萦绕,落到地上盈盈绵柔,暖阳下最美的江城,那是他心驰神往的景色。02医路相伴共战“疫”,奉化伉俪情深传佳话庚子新春,新冠肺炎病毒在整个中华大地上无情肆虐,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湖北武汉医疗力量紧缺告急。正月初一,浙江医院医共体总院征集赴武汉一线抗疫的医务人员,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马旭辉第一时间报名“请战”,他表示:“这次疫情,对重症科和呼吸内科医生需求量最大,我的专业对口,所以我去最合适!”临危受命,一马当先的“小马哥”因为丰富的工作经验、老练的待人处事,马旭辉医院援鄂医疗队的队长,2月9日临行前他庄重地向领导表示:“一定不辱使命,完成任务,一个都不少地带队员们回家!”抵达武汉后的第二天,马旭辉所在医疗队就立刻医院光谷院工作。在疫情核心“战区”,马旭辉冒着被感染的巨大风险,顶着高强度的工作压力,细致耐心地对待每一个患者,全力以赴救助确诊病例,虽然隔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护目镜,但他对患者全心全意的付出没有被隔离。在接诊病情较为危重的吴阿姨时,为了能及时评估病情,马旭辉顶着病毒载量高、陪护人员暴露风险大的压力,备好给氧装置及监护设备,亲自护送吴阿姨去做检查。正是在马旭辉等医护人员精心救治下,像吴阿姨这样危重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让一个个患者能够重新看到生命的曙光。作为奉化赴武汉抗疫医疗队的队长,最年长的“老大哥”,队员们都喜欢亲切地称他为“小马哥”。3月9日,当援鄂小分队工作满一个月,院方打算让前线医务人员撤回时,一封盖满手印的“请战书”从湖北前线医院医共体党委,在队长马旭辉带领下12名队员志愿签署联名信,请求党委让他们继续战斗在武汉前线直到疫情结束。正如马旭辉在出发前所留的家书中写道,“这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历练,但更多可能是出于本能,作为一名医生,尤其是重症人,在国家危难时刻,需要我的时候,我想我应该上,必须要上!”民族关键时刻,马旭辉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医务人员的担当与责任,印证着一名新党员的初心与使命。3月14日,经宁波援武汉医疗队临时党委的决定,马旭辉被提前转为预备党员。因其在抗“疫”一线的突出表现,还获评宁波市委组织部第二批战“疫”先锋个人。03亦师亦友,人人称颂的“神医侠侣”同事们都说医院里的模范夫妻,平时总看到他们和谐和美、相敬如宾的样子。虽然有好多不舍,虽然知道危险重重,但还是毅然决然地支持丈夫前去援鄂。自从马旭辉赶赴一线后,家里照顾老人、儿子的事就压到了任秀赞一个人身上。她不仅要忙着照顾儿子的生活,安排好他的在线学习,而且还要经常为双方的老人添置生活用品,提醒他们注意疫情期间个人防护。与此同时,她还积极投入到院里的防疫抗疫工作中。尽管院里的领导让她多照顾家里,但她总是把家里安顿好后,医院与大家一起战斗。“旭辉在前线战斗,我总不能拖他后腿,而且院里人手本来就紧,在这个特殊时期,我更要帮他守好这个大后方!”当别人劝她多回家休息时,任秀赞总是委婉拒绝。在日常工作中,任秀赞总是全心全意投入病患的护理,不管情况有多复杂,护理工作有多艰巨,她总能轻声细语、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一位入院的病人。在临床一线多年的护理过程中,任秀赞所在团队收到了不少病患家属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03懂事贴心,父母眼中的“小小男子汉”儿子马任驰就读于奉化实验小学五年级,由于夫妻两人平常忙于医务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照顾孩子,因此他们对儿子非常注重自理能力的培养。不仅如此,他们也让儿子养成独立写作业、独立阅读、独立练小提琴的习惯,这让小小马任驰在同龄人中显得格外懂事和成熟。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马任驰不仅在学习上非常自觉,在生活上也是个非常贴心的孩子。在送父亲去武汉的当天,小小男子汉马任驰红了眼眶。他强忍着泪水,拉着父亲的手,依依不舍而又郑重地承诺“爸爸加油,早点回来,我会照顾好妈妈!”04慈溪家庭携手抗疫情,家风传世久久长!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在这场“护家”的战“疫”中,浙江宁波市慈溪的万千家庭舍小家为大家,并肩作战,携手防控,筑起最坚实的堡垒,用责任与担当,展现了最硬核的好家风。抗疫故事:张庆达带头组织中兴小区业主和党员志愿者参加小区防控志愿服务,至今已连续工作快60天。他带着家人一起在卡口测量体温、查验出入证和甬行健康码,并为小区提供额温枪、插座、茶吧机等防“疫”物质。同时,一家人还积极向奋战在防“疫”第一线的人员和湖北疫情地区捐款捐物:向附海镇防控志愿者捐赠一次性检查手套副,医院医疗健康集团捐赠医用隔离防护服20套,并与宁波外经贸同学医院、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捐赠医用隔离防护服套。抗疫故事:叶丹娜家庭在疫情期间主动自我隔离,不串门,不聚餐,外出主动戴口罩,自觉做好防护措施;两夫妻积极报名参加村里组织的站岗工作,配合村里做好防“疫”宣传;为东海村和南圆村捐赠物资各50箱方便面。叶丹娜作为幼儿园主要负责人,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对待疫情工作从不马虎,积极做好教职工、家长的宣传工作,每日准时做好日报工作,不瞒报、不虚报,保证疫情期间全家人及全园家长和孩子都身体健康、平安!抗疫故事:俞松柏是周巷镇三江口村的一名专职网格员,防“疫”工作开展以来,他每天天还没亮,就在网格内巡视,挨家挨户做好防“疫”宣传工作,劝阻居民聚众行为。对网格内的居家隔离人员,他帮忙采购生活物品,每日登记健康情况,像家人般温暖隔离家庭。女儿俞款医院的一名护士,她进入隔离病房工作,已有一个多月没有回家。女婿桑焕波则在联盛大厦做疫情防控志愿者。妻子周雅珍就在家照顾好外孙女,让丈夫、女儿、女婿无后顾之忧。抗“疫”故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后,吴建峰作为匡堰派出所一把手,一方面带领所内警力扎实开展值班备勤、排摸走访、治安盘查等防“疫”工作,另一方面作为镇党委委员,还要部署参与全镇的防控任务,时刻防护着整个辖区居民的安全。与此同时,他的妻子钱俊,作为医护人员中的中坚力量,主动放弃休假,医院的抗“疫”前线。休息时间,两人依靠电话、视频为坚守疫情防护一线的彼此加油鼓劲。抗“疫”故事:疫情期间,胡利央参加新浦镇红色娘子军,到企业车间去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同时,还教导儿子要有爱心,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儿子毅然将储蓄罐打碎捐出了自己积攒了三年的三百元零用钱。抗“疫”故事:施亮是崇寿镇傅福村党总支副书记,他白天带领着志愿者发放宣传单提高村民防控意识,现场劝导减少人员集聚,夜晚还经常在卡口通宵值班。其妻子周丽燕是慈溪妇幼保健院产前科的护士,2月8日晚上11时接到援鄂行动通知,原就计划支援慈溪七院隔离病房的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2月10日晚上,已经连续50多小时未眠的周丽燕来不及休息,赶去医院光谷院区E3-2重症病区开展病人收治工作。对此,儿子施煜舟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做了一首诗:施亮送周去武汉,煜舟在家思妈妈,丽燕勇敢打病毒,平安回家等着她。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港。在这场战“疫”里,我们彼此既是家人,更是战友!我们深切体会到了“家”的内涵,也明白了只有“大家”平安,“小家”的团聚才有意义。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我们要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社会的好风气。武汉的樱花开好了,一切都将好起来。来源:象山女性、奉化女性、慈溪女性。整理: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