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每个人都感受过的一种感受,当一个人受到外界的伤害,或者患上某种疾病时,疼痛就会悄悄地袭来,给人们带来无限的痛苦。“疼痛”和“病痛”这两个词很好地解释了疼痛的来源。
但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正是“病痛”的一面。疾病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不亚于外伤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据统计,目前发现的疾病中,有五种疾病的痛苦程度可谓是世界上最痛的。
根据这些患者的口述,他们感受到的疼痛程度不亚于古代的酷刑。因此,我们不得不感叹成功跨越的是超人。那么,到底什么病这么痛苦呢?
一.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结石之所以会给患者带来疼痛,是因为尿路结石在患者体内的位置会下降,进入输尿管后,随着结石的移动,会摩擦输尿管壁,使患者感到更强烈的疼痛。那么,输尿管结石是所有人都必须注意的吗?
该病主要发病人群为男性,高发年龄段在40-60岁之间,值得重视。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怀疑为什么这些人是高发人群。输尿管结石到底是怎么来的?
研究表明,输尿管结石的主要发病原因集中在代谢异常等多方面。结石大部分由人体代谢产物组成,根据结石成分的不同,可以从侧面反映患者体内出现的代谢异常问题。泌尿系结石的主要成分为钙、草酸、尿酸、胱氨酸等。结石很容易形成。任何生理紊乱都有可能导致结石。此外,尿路梗阻、感染、尿路存在某些异物也会诱发结石的形成,梗阻的存在也会导致结石的形成。
输尿管结石之所以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其典型症状是“肾绞痛”,即疼痛从患者腰背部突然开始,随时间推移逐渐加重。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血尿、尿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输尿管结石都会引起明显的症状。许多患者在输尿管结石发生时未引起足够重视,导致形成的结石未及时排出体外,长期滞留在输尿管内,损害肾功能。输尿管结石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等手段。
二.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同时影响患者神经和皮肤的感染性疾病。研究表明,带状疱疹的发生是由于感染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出现的皮疹呈带状分布,故命名为带状疱疹。带状疱疹的病因是小时候患过水痘,其馀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潜伏在患者体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免疫力下降,病毒开始侵入患者身体,沿感觉神经感染,发展为带状疱疹。
但目前医学界对病毒重新激活的原因尚不清楚,普遍认为是患者免疫力低下。病毒再次被激活后,病毒开始大量增殖。带状疱疹最主要的症状是疼痛。这种疼痛是迟钝、抽搐或跳痛。一般为阵发性疼痛,有时为持续性疼痛,因贴身摩擦、接触而加重疼痛。此外,带状疱疹多表现为皮肤表面簇集的丘疱疹或水泡,大小不均匀。从外观上看,水泡表面光亮,内部液体清晰,外周泛红。
三.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病。研究表明,主动脉夹层的病因是患者主动脉管壁内膜出现破裂口,血液流入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
临床医学上,主动脉夹层按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其中急性期病程短于2周,亚急性期病程在2周至3个月之间,慢性期病程在3个月以上。
主动脉夹层急性发作时,患者常感到胸部剧痛。疼痛的感觉多为刀割痛、针刺痛或撕裂痛,可称为“心裂肺”。此外,疼痛持续时间长,一般镇痛类药物难以发挥镇痛效果。研究表明,疼痛的主要部位因主动脉夹层发生的部位而异。
主动脉夹层位于近端升主动脉时,患者感觉前胸疼痛;主动脉夹层位于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时,患者常感颈部、咽部等部位疼痛;主动脉夹层位于降主动脉时,患者肩胛部附近会产生疼痛。
四.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患者脑底部或脑表面病变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而引起的疾病。临床上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分为自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高发年龄段在40-60岁之间,男性发病率低于女性。据统计,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九左右。
蛛网膜下腔出血时,患者往往突然感到剧烈头痛。这种头痛呈现胀痛、爆裂样疼痛,而且疼痛部位也是随机的,可能是局部头痛,也可能是整个头都痛。此外,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时,患者颈上段也可出现疼痛,持续时间长,出现恶心、呕吐、意识不清、幻觉等附加症状。
五.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又称痛性惊厥,是一种常见的脑神经疾病,是患者三叉神经支配区内反复发作的短暂阵发性剧痛。临床医学上,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不存在传染性和遗传性。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常感觉三叉神经分布区电击、刀切、撕裂样剧痛,持续时间短,最短几秒,最长几十秒。病情严重时,患者会出现同侧肌痉挛、流泪等症状。继发三叉神经痛时,患者疼痛至少持续15分钟以上,疼痛发作频率最少一个月数次,最多一天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