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球每年约有多万早产儿,中国每年早产儿出生率约为10%。
在高龄妈妈未来拼二胎、三胎的形势下,预计早产儿数量将会出现阶段性增加。尽管新生儿诊疗技术不断进步,但早产仍是引起新生儿生存及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早产的那些事~
首先,让我们一起认识早产
我国早产标准是指在妊娠28周-37周时分娩,而孕周下限设置各国不同,与其新生儿治疗水平有关。早产分为自发性早产和治疗性早产,前者包括早产和胎膜早破后早产;后者是由于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为保障母婴安全而提前终止妊娠者。
容易发生早产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1、曾有晚期流产及(或)早产病史;
2、短宫颈:孕中期超声检查发现子宫颈长度(CL)≤25mm的孕妇;
3、有子宫颈手术史:如宫颈锥切术、环形电极切除术(LEEP);
4、子宫发育异常者;
5、孕妇年龄过小(小于17岁)或过大(大于≥35岁);
6、妊娠间隔过短(1年)的孕妇;
7、过度消瘦的孕妇;
8、多胎妊娠者:双胎的早产率近50%,三胎的早产率高达90%;
9、辅助生殖技术助孕者;
10、胎儿及羊水量异常者:胎儿发育异常、羊水过多或过少者;
11、有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者:如感染、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产前出血等;
12、异常嗜好者:有烟酒嗜好或吸毒的孕妇。
早产如何预测?
1、曾有晚期自然流产或早产病史;
2、妊娠24周前超声测量宫颈长度CL≤25mm。
早产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阵发性下腹痛(子宫收缩);
2、见红或流液,即胎膜早破;
3、检查发现:宫颈管缩短,宫口扩张。
如何预防早产?
一般预防
1、孕前注意点:
避免低龄或高龄妊娠,提倡合理的妊娠间隔(12-24月),避免多胎妊娠;提倡平衡营养摄入,避免体质量过低;戒烟、酒;控制好原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甲亢等;停止服用可能致畸的药物。
对计划妊娠妇女,应注意其早产的高危因素,并针对性处理。
2、孕期注意点
#孕早期:
①早孕期超声检查确定胎龄,了解胎儿发育情况;
②第一次产检时应详细了解早产高危因素,以便尽可能针对性预防;
#孕中期:根据是否有早产危险因素及其强度决定:
①宫颈长度筛查的起始孕周(孕18-24周,还是孕14周?);
②是否实施连续宫颈长度监测;
③与医生商量:采取何种干预措施,及其利弊。
特殊类型孕酮的应用
目前研究证明,能预防早产的特殊类型孕酮有三种:微粒化孕酮胶囊、阴道孕酮凝胶、17羟己酸孕酮酯。药物各自的适应症也略有不同。
宫颈环扎术
1、宫颈机能不全和有前次早产或晚期流产史,有手术指征、无禁忌证者可选择。
2、不推荐的情况:
①对子宫发育异常、宫颈锥切术后,宫颈环扎术无预防早产作用;
②对双胎妊娠,宫颈环扎术可能增加早产和胎膜早破风险。
影响决策的因素
1、宫颈具体长度(≤10mm、≤15mm、≤25mm);
2、早产的危险因素;
3、孕妇的价值观和意愿。
★温馨提示★
不推荐卧床休息作为孕妇预防早产的方法。因尚无证据支持这种方法可行,不仅会延长孕周,而且会增加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
市六金山分院产科呼吁更多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