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血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宁波一孕妇产下袖珍婴儿,体重一斤多,
TUhjnbcbe - 2020/11/19 9:55:00

这是生命的奇迹!出生时胎龄只有26周,体重克,身长28厘米的“袖珍婴儿”,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护团队3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及护理,如今能自主呼吸会自己进食,体重克,达到正常出生孩子的体重范围,终于回到了妈妈温暖的怀抱。据悉,这是目前浙东地区出生体重最小的超早产儿。

迎接小生命

全员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天前,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接到产科紧急电话,有一个胎龄仅26周的宝宝要出生了,全体医护人员立即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准备暖箱、监护仪、呼吸机等一系列抢救药品和仪器,一支由主任和护士长带领的高年资医护人员救治团队迅速组成。

这位超早产宝宝体重只有克,插着一根直径只有2毫米粗的气管插管,在转运呼吸机下由围产医生急匆匆送入NICU时,所有人都不禁深吸了一口气。宝宝身长才28厘米,只有成人一个手掌长度,竹签大小的手指,胶冻状的皮肤,甚至分不清眉目。护士把宝宝放入早已预热的暖箱,吸痰、接心电监护仪、接呼吸机,找血管开通静脉通道,抽血化验……医生们仔细地听诊、做体检,调节呼吸机参数,下医嘱,和家长谈话,气管内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并紧急开通脐静脉置管以便药物顺利进入宝宝细如发丝的血管内。

出生后最初的成功抢救,只是第一步。无论是用药,还是伴随着宝宝大部分时间的静脉营养液,都需要通畅的静脉通路,为了避免反复穿刺引起的损伤和感染,医护人员尽早进行了脐静脉、PICC深静脉置管。对于这个“袖珍宝宝”,医护人员的每次操作都要充分准备、格外细致,以避免由于血压的微小波动而造成宝宝脆弱的大脑内出血,引起严重后遗症。

医护精心救治

宝贝过五关斩六将

这个胎龄的宝宝,按国际上的定义,甚至不能称之为新生儿(胎龄28周以后出生),而只能叫做“胎儿”。然而,宝宝意外的提前降临,被迫去适应与妈妈宫内环境极不相称的外界,所有的脏器功能都是极其脆弱。医护人员努力营造一个接近母体宫内的环境,温度湿度均较高并可随时调整适合宝宝生理的暖箱,鸟巢式包被,宽大的遮光布,轻柔的吸痰、穿刺、更换尿不湿,轻柔地听诊、翻身。

多克的宝宝,全身的血容量只有60毫升,大概就是成人喝的一口水而已。每天输入宝宝体内的各种液体,不但要精确到微克药物剂量,零点几毫升液量,更是严格要求输液速度匀速进入,控制每小时输入量。刚开奶时,宝宝胃容量极小,而且胃消化能力及胃动力差,每次零点几毫升的奶量,隔几小时从细小的胃管内打入,每次0.5毫升奶量的微量增加,每2小时一次生命体征的记录……

尽管医护人员无微不至地进行着监护和治疗,但由于宝宝本身器官发育不成熟,体质孱弱,免疫功能低下,还是无可避免地发生了一些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如呼吸暂停,再发感染,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幸亏救治团队提前预防,并顺利在不同阶段关卡帮宝宝渡过了一个个难关。

宝宝出生后40多天,突然有一天,监护仪频繁的发出报警声,医护人员发现宝宝听诊肠鸣音不明显,凭着多年救治NEC的经验,考虑感染指标出现异常结果可能会滞后,还是及时使用了抗生素。在随后的复查中,指标果然明显上升,而且宝宝也出现了血便。这种疾病死亡率高达20%—30%,是严重威胁小早产儿生命的重大并发症,且起病隐匿,进展极其迅猛。这次,由于医护人员警惕性高,处理及时,疾病被扼制在早期,避免了进一步的严重损害。

顽强挺过各个关卡

出院时能气不喘、心不慌地吃完一大顿奶

经过3个月的精心救治,宝宝自主呼吸平稳,出院前已能一口气吃完一大顿奶,并且最终也没有出现颅内出血等病灶,出院前头颅磁共振提示,宝宝大脑结构发育已近似足月宝宝。

据NICU吕勤主任介绍,该宝宝是目前浙东地区救治的最小体重的宝宝,也是国内救治体重最小的早产宝宝之一。

记者:葛萌通讯员:马蝶翼丨编辑:浮笙

点点好看,祝福宝宝健康成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宁波一孕妇产下袖珍婴儿,体重一斤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