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原文版权,如需引用,请参考:HandIL,ShellhaasRA,MillaSS;COMMITTEEONFETUSANDNEWBORN,SECTIONONNEUROLOGY,SECTIONONRADIOLOGY.RoutineNeuroimagingofthePretermBrain.Pediatrics.;(5):e.doi:10./peds.-
介绍(略)
最初的检查(略)
发生颅内出血的时间
早产儿的颅内出血绝大多数发生在日龄前3天,这其中,约50%发生在生后5小时内,约70%发生在生后24小时内。日龄7天内发生的颅内出血占到了95%,只有少部分是在日龄7-10天发生的。
复查的时间(略)
标准的头颅超声(略)
磁共振检查
由于提供了最清晰的细节,并且避免了CT相关的辐射损害,MRI正在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早产儿脑损伤的评估。新生儿行MRI检查时,比吸收率(specificabsorptionrates,描述射频场能量的一种方法)远低于成人,保持在安全范围内。早产儿在纠正胎龄足月行MRI检查时,有可能无需镇静处理。在大多数病例中,检查前喂养20-30分钟以及襁褓限制活动可以帮助MRI检查成功进行。随着MRI设备的兼容纠错能力增强,即使不使用镇静剂,检查成像的质量也越来越高,可读性越来越好。
目前仍然有争议的是,哪些早产儿应该在纠正胎龄足月时行MRI检查。一项研究对胎龄<30周的早产儿在足月时MRI检查,发现MRI的异常结果对于2岁时精神运动发育迟滞和脑瘫的诊断有预测意义。纠正足月时的MRI对于学龄期的神经认知能力结局的意义尚不明确。一项研究报道了纠正足月时行MRI检查,异常的结果对于7岁时神经系统发育不良结局有预测意义。这种关联尤其在白质、深部灰质、小脑的异常表现显著。但也有其他报道认为,在早期和晚期行头颅超声检查后再做MRI检查,未能改善对6-7岁时严重智力异常或神经系统发育受损的预测能力。常规进行MRI检查也没有显示出缓解母亲焦虑或提升生活质量的效果。
当前的证据显示,在纠正胎龄足月时常规做MRI检查,不足以改善远期预后,对接受检查的家庭,其检查结果的预测能力不足。
推荐:
1.胎龄≤30周的早产儿,以及胎龄>30周但有明确的导致脑损伤风险增高因素的早产儿,推荐使用头颅超声筛查颅内出血。这里提及的危险因素包括且不限于:胎盘早剥、进行了积极复苏、需要血管活性药物的低血压、严重酸中*、延长的机械通气、确诊的败血症、气胸。
2.胎龄≤30周的早产儿,常规推荐在日龄第7-10天行头颅超声检查。出现提示性的症状体征时,可以在7天以前进行检查。常规推荐在日龄4-6周、纠正胎龄足月或出院前复查头颅超声。
3.若头颅超声有异常情况,应根据临床情况随访头颅超声,可以直接按照时间排定随访顺序,也可依据胎龄。
4.头颅超声检查的标准部位包括前囟和乳突囟。也可以通过后囟检查,也可以完善血管成像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5.CT不作为早产儿脑部的常规检查技术。
6.根据现有证据,MRI不作为胎龄<30周早产儿的常规检查,由于对高危新生儿远期预后的评估能力有局限性,应在与新生儿家庭沟通后,在纠正胎龄足月时完善MRI检查。MRI平扫检查时,如果可行,推荐用“喂养和襁褓”替代镇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