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血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罕见新生儿低血糖原来是遗传病
TUhjnbcbe - 2021/4/13 22:43:00
治疗白癜风的药品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688851.html

9月14日凌晨,一大胖医院产科呱呱坠地,出生体重:g。出生后产科医护给予常规喂养指导,宝宝吃得很好,每次能喝30ml牛奶,这让宝爸宝妈笑开了颜。

宝宝生后第二天,突然出现颜面部青紫、剧烈哭闹,产科医生常规测末梢血糖:1.7mmol/L(正常血糖3.5-5.5),医护人员积极予常规处理后转新生儿科进一步治疗。

床旁彩超监测

入院后,新生儿科接诊医师立即按照低血糖诊疗指南处理,但反复持续出现低血糖,血糖最低到1.1mmol/L。针对宝宝病情,科室开展多次疑难病历讨论,考虑为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并及医院、医院(青岛)、医院、医院、医院医院专家通过远程会诊的方式,为新生儿诊疗方案进行指导,最后根据相关指征同意新生儿科诊断意见,此医院诊断的首例。

科室开展疑难病例讨论

医院会诊

医院(青岛)会诊

宝宝是父母的心头肉,他的健康时时刻刻都是父母最牵挂的事。根据专家们的指导意见,新生儿科已针对病情制定治疗计划,但后期还需进一步完善基因监测及相关功能评估。

目前,宝宝正在新生儿科接受治疗,由于该疾病较为复杂和少见,现状和预后不确定因素较多。不过,全体医护人员将会竭尽全力,将宝宝健康放在第一位。

延伸科普

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CHI)为先天性疾病,属较为罕见病例,婴儿发病率仅为1/~1/。绝大多数患儿出生后即出现反复、严重低血糖症状,如不及时发现和及时治疗,将导致继发性癫痫、智力发育落后等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早期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则可避免上述并发症的发生。

但该病病因复杂,相当部分患儿无有效药物治疗,只有不间断依赖静脉高浓度葡萄糖补液,故患儿一出生便需长期住院。该病药物治疗无效后,目前国际上通行治疗方法是手术,但风险大,主要问题就是病灶定位困难,因无法精确定位,往往使切除的部位较实际需要的范围大得多(如仅需切除20%~30%的病灶,扩大为90%以上),故极易导致长期并发症。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是一组具有遗传异质性、组织学异质性、临床表现异质性的综合征。约45%~55%的CHI被证实存在基因突变。迄今已发现9种基因突变与CHI相关(表1),分为两大类:与离子通道病相关的ABCC8、KCNJ11基因;与代谢病相关的GLUD1、GCK、HADH、SLC16A1、UCP2、HNF4A和HNF1A基因。其中ABCC8和KCNJ11基因突变占40%~45%。CHI病理学类型可分为弥漫性、局灶性和非典型性。ABCC8和KCNJ11基因突变是CHI最常见的病因,一旦临床考虑CHI,应尽快完善患儿及父母的基因检查。早期完善基因检查能帮助确诊CHI,也可预估二氮嗪治疗反应。同时对基因检查提示局灶性病变者也可考虑手术治疗。但目前50%CHI尚未发现具体的基因突变,且其基因突变的遗传方式并不严格遵守经典遗传模式;即使检测到基因突变,也不一定能准确代表CHI的基因突变类型或明确其遗传方式,同种基因突变可能有不同临床表型,病变类型也可能不同。因而在血糖控制和完善基因检查后仍应进行二氮嗪试验性治疗,将基因结果结合二氮嗪试验性治疗反应、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才能为CHI制定最佳的远期临床管理策略。对于低血糖的患儿应该寻找其低血糖原因。CHI是婴幼儿低血糖最常见的原因。CHI遗传背景复杂,仍有许多患儿(45%~55%)致病病因不明确。对患儿进行积极正确的诊治,能预防低血糖造成的永久性脑损伤。

科普摘自:

1.《临床儿科杂志》年第3期

2.《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年vol.(7)

3.《中华新生儿杂志》

来源:新生儿科

作者:刘憬

编辑:贾正鹏

审核:*洪

总编:刘祥万

您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罕见新生儿低血糖原来是遗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