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妈妈的肚子里只待了28周,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体重只有1.1Kg。
从福建福州到四川绵阳,它经历了汽车、高铁长达20多小时的长途颠簸。
10月14日,在绵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下,这位“高铁宝贝”终于转危为安,平安出院!
放弃还是治疗?杨女士一家都在福建打工,今年08月下旬,怀孕28周的她胎膜早破,无法继续保胎的她又经历了引产失败,不得不剖腹生产,然而幸运的是孩子竟然活着出生了。刚出生的小家伙体重只有1.1Kg,相当于足月儿的三分之一。
由于早产,孩子需要立即住院接受治疗,可对于在外地打工的一家老小来说,巨额的医疗费用给他们带来了很大负担,加之杨女士用过引产药物,孩子最终能不能活下来也是个未知数!在医生的建议下,他们想要放弃了。
就在这时,孩子奶奶握着小宝贝的小手动了,她听着孩子微弱的呼吸声,下定决心再试一试。
“高铁宝宝”慕名而来经多方打听,奶奶得知绵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对类似的极小早产儿有丰富的救治经验。
于是,她背上行囊,怀里抱着孩子,搭汽车、乘高铁,一路上经历了长达20多个小时的长途颠簸后,终于来到了绵阳市妇幼保健院。
奶奶小心翼翼地把小家伙交到了新生儿科医生的手上,满脸期盼。
自此以后,小家伙就有了一个新的名字——“高铁宝宝”,而她的责任医生李花(新生儿科主任)、李怡(主治医师)、郑婕(医师),责任护士龙鑫菊(新生儿科护士长)、饶璟(护士)就成了她的“妈妈”们。
医患齐心成功闯关一整天的长途跋涉,孩子在来的路上只喝了一点糖水,入院时出现了严重的低血糖、呼吸暂停、重症肺炎,皮肤更是薄如蝉翼。
住院期间,“高铁宝宝”更是经历了反复贫血、凝血功能障碍、感染、*疸、加奶困难等重重险阻。
由于体重太轻,宝宝早期增奶困难,需要长时间的静脉营养支持,穿刺就成了最大的一个问题,我们的护理团队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非常耐心的给小家伙穿刺。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家伙的奶量慢慢增上去了、体重长上去了、氧停了、蓝光停了、液体停了…….小家伙的情况逐渐好转。
就在高铁宝宝满1个月的时候,小家伙病情再次反复,又出现了呼吸暂停伴有发热。对于早产儿来说,度过了呼吸关、喂养关、*疸关后,最怕的就是感染关,一旦发生感染,之前的所有努力就都白费了。
当奶奶看到躺在暖箱的小家伙比来的时候大了一圈以后,她说道:“我们再搏一搏,你们尽全力救治,就算结果不好,我也不会怪你们。”正是因为这份信任,因为医患同心,共同努力,小家伙终于有惊无险的度过了这次感染关。
顺利回到家人的怀抱1天、2天、1周、2周……
经过了41个日日夜夜的精心救治,在患儿家属的信任与积极配合下,在医护人员坚持不懈的精心治疗与照料下,这个曾经生命垂危的小生命一天一天的强壮起来,各项生命指标也一天一天的恢复过来。
10月14日,孩子的父母拿着锦旗,来接小家伙出院。
“当我看到他们怀里抱着宝宝,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里泛着感动的泪水,我感觉我们大家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新生儿科主任李花说。
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们凭借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强烈的责任心,没有辜负家属的期盼。此例极低体重儿是我院成功救治的又一例小孕周胎龄的早产儿,证明了我院新生儿科诊疗技术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从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
到十月怀胎后的呱呱落地
Ta的健康成长
是每位家长的心愿
我院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
用她们的仁术与仁心
时刻准备着
为患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新生儿科简介绵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独立建科于年,年成功获批成为绵阳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现有技术人员24名,其中医生8名,护士16名,高级职称2名。年均收治病人近千余人。
科室主要收治各种新生儿期常见及危重疾病,擅长诊治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出血症、新生儿*疸、新生儿溶血病、多器官功能损伤、感染性疾病等新生儿疾病。
目前拥有无创及有创呼吸机、转运呼吸机、振幅振合视频脑电监测仪、床旁微量血气分析仪、多功能监护仪、微量注射泵等仪器。已熟练开展机械通气、无创正压通气、部分换血疗法、脑功能监护、危重新生儿跨区域转运、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等技术。在绵阳市率先开展无创通气技术、床旁脑功能监护技术、袋鼠式护理等先进诊治技术。
专家介绍
李花女,副主任医师,新生儿科主任,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儿科临床工作10余年,对儿科及新生儿科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新生儿科急危重症的诊治。
下方查看历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