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什么病*感染,发热持续时间最长?
我们认识病*感染,有来自于每一例病患发病过程的印象记忆,这就是所谓的经验。而作为医生,我们想要更全面了解一个疾病的特点,更常通过一些临床汇总的文献[1]。虽说,病*感染大多数特点相似,但是其实不同病*也会有着不一样的特点,就像不同人有不同的性格一样,也会有些许的区别。1.什么病*感染,发热持续时间最长?
可能很多父母对于病*感染的认识是,病*发热三天,就应该好了,一旦发热时间长点,家长可能就慌了。但是你若是更全面了解的话,你就会发现,其实很多病*发热时间都有长有短,除了跟不同病*本身的“性格”有关系,当然也跟个体本身的免疫体质有关系。如图,像“性子比较烈”的腺病*,流感病*(甲流,乙流),发热超过5天以上的孩子最多的是乙流(51%),而腺病*,甲流,副流感1,2,3型以及合胞病*发热超过5天的比例分别是:44%,47%,40%,14%,29%以及35%。总体来看有超过1/3的(37%)病*感染的孩子发热5天以上。常常也能发热超过7天以上,而且比率不在少数。超过20%的孩子可能发热超过7天以上。而像副流感病*,合胞病*相对时间短一些(发热时间与流感、腺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也是一定的病例可能会持续到7天以上。当然,如果继发肺炎和中耳炎,及时及时使用抗生素,发热时间也会延长1-2天(平均天数5.2±2.4天vs3.5±2.2)。2.什么病*感染的发热温度最高?
无论是“性格刚烈的”腺病*,流感病*,还是相对温和的副流感病*合胞病*,都有相当大部分比例(59%以上)的孩子体温最高温度39℃以上。当然对于腺病*和流感病*(尤其是甲流),高热的比率也确实相对高些。不同病*感染体温最高温度大于39℃的比率分别是:腺病*68%,甲流84%,乙流65%,副流感病*1型41%,副流感病*2型50%,副流感病*3型47%,合胞病*感染52%。而体温在40℃以上比率的分别8%(腺病*),30%(甲流),19%(乙流),4%(副流1),0%(副流2),4%(副流3),和9%(合胞病*)。总体来看有12%的孩子体温会达到40以上,显然甲流,乙流还是这些病*中“性子最刚烈的”,非常大一部分孩子可以体温达到40℃及以上。文章没有总结持续39℃或者40℃以上体温的天数,我估计自然自然会是腺病*,流感病*夺得头筹吧。在一些文献提示,体温39℃的所有婴幼儿童的菌血症发生率为3-5%,当体温40℃时,菌血症发生率为增高到7~10%。但这些文献为上世纪70-80年代了。但是在年的一份meta分析中,似乎这种差异仅在3个月以内的婴儿中,体温超过40℃与严重细菌感染风险增加有关,而在更大的婴幼儿童中,严重细菌感染的风险增加差异很小[2]。我想这也许可能跟现今推广肺炎疫苗,Hib疫苗有关(瞎猜,毕竟第一个肺炎链球菌疫苗是在年代后开发的)。但是对于持续超高热41℃以上的体温,或者精神状态不好,拒食拒水超过24小时的儿童,还是需要注意对细菌感染的筛查。在门诊可以做CBC、CRP,以及PCT的筛查,来做进一步的临床鉴别。3.被病*感染之后,都诊断什么?
不同病*感染因为侵袭性和跟不同组织的亲和力,以及症状特点不一样,所以,感染部位,以及产生的并发症会有显著的差别,这也是我们临床经验性判断哪一类病*感染的重要信息。例如:(1)腺病*感染的儿童,有40%造成中耳炎,此外大多数只是显示为上呼吸道的感染(上感,喉炎,咽扁桃体炎),因此对于腺病*感染,需要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