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血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在新生儿科临床的转化
TUhjnbcbe - 2022/4/23 18:13:00
白癜风能治疗吗 http://m.39.net/pf/a_7723195.html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在新生儿科临床的转化》。考虑到分会是产学研的平台,所以我讲的不仅对临床医生有帮助,也是企业关心的。

今天我讲的主要内容是NICU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今天讲的NICU技术分为监护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相关的治疗技术。根据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中国新生儿病房分级建设与管理指南(建议案),新生儿病房的级别分为以下几类:Ⅰ级新生儿病房,即普通婴儿室;Ⅱ级新生儿病房,即普通新生儿病房;Ⅲ级新生儿病房,即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每个级别病房的技术要求不一样。NICU又分为ABC三个等级。ⅢA级NICU要求能为胎龄>28周,出生体重>g的新生儿提供全面的治疗监护;而NICU的核心技术要求是常规机械通气,这是NICU的最低要求。ⅢA级NICU的要求还包括中心静脉置管和腹股沟疝修补等基本外科手术的操作。

ⅢB级NICU是为超低出生体重儿(胎龄≤28周,体重≤g)提供全面治疗监护的。它的技术要求更高,需要掌握长期的高级呼吸支持,如高频通气、一氧化氮吸入等;治疗监护超低出生体重儿往往还需要多学科的参与,比如给新生儿做眼底检查需要眼科的支持。像CT、磁共振(MRI)、超声心动图这样的影像设备和小儿外科手术也是对ⅢB级NICU的要求。

ⅢC级NICU的技术要求是最高的,除了具备ⅢB级NICU所有的能力外,还要求有提供体外膜肺(ECMO)的能力和体外循环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外科修补术。

新生儿病房的技术要求是需要设备支撑的,比如新生儿呼吸机、新生儿转运系统等。

医院的NICU大多数处于IIIA~IIB水平;医院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II级医院(医院)部分还不能开展NCPAP。

下面我会详细讲解监护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相关的治疗技术这两方面要用到的设备。

首先讲下监护技术方面的设备。床边微量生化设备的市场需求很大,但是使用方便的国产床边血气分析并不多。便携式X线仪已经很普遍了,图片清晰、敏感度高、辐射量少的CR已经逐渐替代了传统X线检查。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以心电监护为代表的NICU多功能监护技术,国产设备在这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在氧饱和度监测技术方面与进口产品的差距还很大。新生儿的床边超声技术发展很快,其中头颅超声已经很成熟了。

头颅MRI检查对新生儿脑损伤也有非常重要的诊断意义,这项技术是拿了诺贝尔奖的,医院在NICU配备MRI,多数难以在NICU中完成。脑功能监护技术包括EEG、aEEG、脑组织氧饱和度、脑血流、颅内压监测。上世纪90年代,清华大学就在研究脑组织氧饱和度,但是和进口差距很大。脑血流也是如此。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在我们学科也不成熟,希望企业结合这个临床需求做出好的产品。眼底及听力筛查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了,但是国产的经皮胆红素测定技术在使用寿命和精确度方面和日本的差距还很大。

接下来讲生物医学工程相关的治疗技术方面的设备。保温/亚低温治疗技术很重要,如果没有温箱、辐射台,新生儿的基本体温就维持不了。降温用到的主要是亚低温治疗设备,对脑损伤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当然现在更多的是联合无线实时远程监控等一体化保温设备来精确监控新生儿体温。众所周知,治疗*疸用光疗技术比药物好,我们新生儿科更多地是用设备,药物是有限的。

NICU的核心技术是呼吸支持技术。关于这项技术,我们的国产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在有创呼吸支持技术的常频通气和高频通气方面,我们的国产设备还没有取得技术突破,比如小潮气量技术。循环支持技术,即便是普通的ROP激光治疗技术,这些方面的设备还没有实现国产化,还是以依赖进口为主。

新生儿技术进步对新生儿存活率的影响很大。以美国为例。年,美国的出生体重1Kg的新生儿的存活率是5%,死亡率是95%;但到了年,随着技术进步,出生体重1Kg新生儿存活率上涨到95%,死亡率仅为5%。

NICU技术发展趋势在往多功能一体化、小型化、微量化、无创化方向发展。以德尔格的呼吸支持设备的发展历程为例,他们从年就开始做呼吸机,同时我希望我们的国产医疗设备厂家也能扎扎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产品,不要追求短平快的效果。

如果NICU里的设备都是一体化机器,看上去就没有凌乱的感觉,比较美观。

最后讲一下临床科室如何开展技术转化,以我的体会来讲下我的个人想法。创新应该是集成的,临床医师应该和研发工程师密切交流,研发工程师也应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来研发和优化产品,在这样的产学研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创新。

谈到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有这么几款产品是我参与研发的。第一款是科曼的全球首款新生儿专用监护仪C60,它具备一些别人没有的技术;第二款是科曼的NV8呼吸机,这也是科曼研发工程师深入临床研发出来的一款产品,从立项到问世耗时4年多,其中光临床试验就做了一年,也经历了非常严苛的审核过程,年年底拿的批文。包括科曼B8培养监护系统也是这样历经千辛万苦才问世的,这都凝聚了我们临床医师和研发人员的汗水与智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新生儿科是技术密集型的学科。而上面提到的美国新生儿存活率的50年变化的例子也进一步说明了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进步会推动NICU的发展。产学研结合是一个良好的创新平台,最后希望分会的成立可以推动产学研的进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在新生儿科临床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