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脂血症是因多种原因导致脂质代谢紊乱的一种病理状态,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化学药治疗存在不良反应大、耐药等缺点。而中药用于治疗高脂血症的历史悠久,临床经验丰富,且以不良反应少、用药依从性好的优点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通过查阅分析国内外有关中药干预高脂血症信号通路的文献,归纳总结出6条中药干预高脂血症相关信号通路,分别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信号通路、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环磷酸腺苷(cAMP)信号通路、脂肪细胞因子(Adipocytokine)信号通路、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XR)-小异二聚体伴侣(SHP)信号通路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以期为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高脂血症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一种脂质代谢紊乱性疾病,其特征是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1]。临床研究表明,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形成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因素之一,有效防治高脂血症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途径[2]。目前临床上常用治疗高脂血症的化学药物有他汀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纤维酸衍生物、胆汁酸螯合剂和PCSK9抑制剂等[3]。常用于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有:化浊降脂汤、山楂、柴胡皂苷等[4-6]。化学药物在临床上虽然被广泛应用,但其存在许多不良反应,如血糖升高、肌肉酸痛、恶心等,且长期服用甚至可导致横纹肌溶解、肝脏*性[7]。与化学药物相比,中药因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能达到增效减*的治疗效果等优势,越来越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