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医院出现多起出血热病例,西安出血热一度成为热搜第一。
之后,熟人之间传出西安的朋友不该吃草莓的谣言。温室中的一只老鼠将病*传播给了草莓。如果你吃了它,你会得出血热。吃草莓会出血。令不少网友担忧。
那么,什么是出血热?这种病真的和吃草莓有关吗?如何预防?什么是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引起的自然病灶,是小鼠的主要传染源,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症状。
流行性出血热以鼠类为主,但部分病*受粪便、唾液、血液等污染,引起呼吸道、消化道、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吸入病*和受感染的灰尘产生的气溶胶会感染呼吸道。
如果您吃了被病*污染的食物,您可能会通过口腔和胃肠道的粘膜受到感染。
孕妇如果接触到老鼠咬伤或伤口的病*污染,就会被感染。感染后,病*可以穿过胎盘感染胎儿。
男性、青年和中年农民和从事农业生产或田间工作的工人发病率较高。
吃草莓会引起出血热,其实就是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源主要是鼠类。吃草莓本身不会引起出血热,
如果草莓或其他食物被携带病*的老鼠的粪便、体液或血液污染,并且未经清洗就被人类食用或接触,则可能会发生出血热。
因此,只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食品卫生,勤洗手,吃水果蔬菜前要清洗干净。
出血热的症状有哪些?像感冒一样吗?
流行性出血热的潜伏期为4-46天,一般为7-14天,2周以上。
主要表现为发热,39-40摄氏度,出血:口腔、眼结膜、皮肤出血,发红:面、颈、胸发红,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肾脏损伤、少尿、蛋白尿、血尿。
一个典型的病程分为五个阶段:发热、低血压休克、少尿、多尿和恢复。
由于流行性出血热发病和进展迅速,无法得到及时治疗,病死率高。
治疗必须遵循早更新、早诊断、早休息、早治疗、近距离放疗三大原则。
如何预防?预防出血热需要预防和消灭鼠类。
第一是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规范灭鼠工作,降低环境鼠患密度。
第二是彻底做好食品卫生,避免污染食品、餐具被排泄物、体液、血液污染。
第三。避免在鼠类经常出没的地区活动。
第四,在户外穿长袍、长裤和不露趾的鞋子。在鼠类可能活跃的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建议佩戴口罩。
五、清洁可能被鼠类的尿液和粪便污染的地方和物体时,戴上口罩、橡胶或塑料手套、帽子等,并注意手部消*和消*。
六、避免接触鼠类及鼠类的排泄物、体液、血液和污染物,在动物试验或需要接触时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七、符合高危地区疫苗接种要求和需要前往疫区进行野外考察、旅游、农业、勘探等活动或工作人员的,应提前接种疫苗。规范出血热疫苗。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